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敗家】Rockland 週年慶之 Odlo 521361

每年Rockland 週年慶的「有人性沒理性」三件44折特區,是一定要去挖寶的地方。說實話,我對品牌材質沒有太多研究,常常撿回來才發現原來撿到好貨。

譬如說,今年原本沒有要買外套的,但是莫名其妙穿到一件實在很合身很好看又很暖的長版 Odlo化纖外套,44折的odlo耶,不買可惜。型號呢? 「521361」──吊牌上的型號就只有這樣。原價7700,44折以後是3388(好三八啊)。我真的很想要長版外套,考慮了好久還是咬牙買下來了。

回來以後研究老半天,才發現它居然防水──表布是odlo logic weatherproof。其實拉鍊都是防水拉鍊,也該看得出來它防水,只是我在現場以為它只有「防潑水」,原本打算當中層來穿的,沒想到比我想像的厲害。

這也就算了。

就說我都沒研究材質,今天不小心看到號稱「最接近羽絨」的超強人造纖維 Primaloft 的介紹。雖然保暖力還是比不上保暖效果最強的羽絨,但在潮濕狀況下大勝羽絨──羽絨濕了就沒有保暖效果。天無三日晴的台北冬天,Primaloft 其實比羽絨適合。

然後,我突然覺得不太對勁。按照 Primaloft的介紹,我憑直覺懷疑我搶來撿到的這件超低調Odlo,裡面塞的就是Primaloft。衣標只寫了材質是「polyester」,翻箱倒櫃找出吊牌,上面什麼都沒寫。

但是我們還有無敵的Google大神啊。


Google大神說,這是2007年8月的衣服。可是網頁是德文耶,我看不懂。──沒關係,還有google 翻譯。


雖然google翻譯常常不知所云,不過從德文翻成中文勉強還,嗯,至少看得出重點。(什麼是霜霉病?)

裡面塞的,真的是Primaloft。(啊其實根本不用翻譯就看得出來了,德文網頁也是Primaloft這個字。)

難怪這兩週以來就算最低溫下探10度,我都還覺得穿兩件(這件外套,裡面隨便穿一件)就夠了,連騎機車或坐在中正紀念堂吹冷風看人間條件戶外公演的夜晚也綽綽有餘。原來不是我身強體壯,而是 odlo logic 防水抗風表布加上Prmialoft的功勞啊……(遠目)

還真的是撿到寶了。

【文房四寶】Uni KURU TOGA

這是個好久以前就引起熱潮的東西,已經出了兩三代;先前也完全沒有燒到我,對這個完全沒有慾望。

但是,最近突然覺得「自動鉛筆會越寫越粗」這件事情讓我很困擾(奇怪,以前寫了那麼多字怎麼都不困擾?不是都自己轉筆微調角度轉得好好的?)。所以就當作自己的新年禮物好了。(攤手)

Uni Kuru Toga標榜的是內建「超強360度自動旋轉」獨家技術,在書寫過程中可以維持自動鉛筆筆心的筆尖不會傾斜,不易造成斷裂現象,一筆一劃的粗細相去不遠。

我買的是中文紙卡包裝,送一盒筆心。型號「M5-450」,這到底算是第幾代我沒去查,只是覺得不需要alpha-gel,所以買比較便宜(還是很貴啦)的這款。

偽開箱照(已經拆過了才裝回去)

銀色筆桿,筆心盒上「有你真好」

實際試寫,說實話我根本沒有感覺到筆心在轉動(沒有什麼喀喀喀的聲音或機械旋轉的感覺),但是寫起來的筆畫粗細真的比較均勻。下筆太輕的時候不會轉──譬如說在一整疊紙上寫就幾乎不會轉,但在硬墊板上寫就會很明顯的筆畫粗細比較均勻。

來個獻醜的試寫。圖中的兩行字母,上面是Uni Kuru Toga(與買來時的內附筆心,應該是Uni 0.5 2B),下面是Hi-tec-C Coleto(筆心是Pentel 0.5 2B)。

(點圖可放大)

可以很明顯看得出來,上面那行Kuru Toga的 a 和 z 粗細差不多,下面Coleto的 z 比 a 粗得多(也比上面Kutu Toga的 z 粗得多)。

至少解決了「筆心越寫越斜,筆畫越寫越粗」的困擾啦。(謎之聲:這到底算是什麼困擾啊?)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小鹿】環台北市自行車道

沒去湊12/24的環台北市自行車道通車首騎的熱鬧,倒是在通車日第二天跑去逆騎完成。

幾個重點:

  • 木柵動物園往福德坑的標示還算清楚。
  • 聽說從木柵上福德坑比較陡,不過肉腳如我一樣可以不落地直上,難度不高。只是整座山都是公墓,一個人去騎還是會覺得別亂停亂看比較好。
  • 中華科技大學旁的7-11是還不錯的補給點(可惜沒椅子……)
  • 中華科技大學往中研院的路段大部分都不是單車專用道,常有大量轎車停在路邊。專用道部分的「路障」大小設計不良,牽車過去要很小心避免碰撞。
  • 中研院往捷運站(基隆河左岸0.0km)的路標也還算清楚,每次開始覺得好像要迷路了,地上就會有指示圖案。
  • 洲美橋往社子島的指示不明,社子島多處施工,我在社子島演出大迷航……

從環化回來以後幾乎進入完全的頹廢狀態,再也沒騎過中長程,單趟出去最多30km,所以一口氣騎超過70km還挺累的,不過總算是騎完啦。

年底應該不會再出去騎車了,「小鹿元年」就到這裡啦。明年繼續努力!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綠光】人間條件戶外公演

2011.12.24(六)平安夜

晚上六點和 Gina 約在中正紀念堂,看(2009年1月已經看過的)人間條件戶外公演。因為這戲很好看,平安夜也不知道要幹嘛,所以決定跑去冷得要死的中正紀念堂湊熱鬧。

傍晚六點的中正念堂廣場

六點左右到中正紀念堂,看起來位置還很多,但是其實中間都已經坐滿啦。

雖然人間條件晚上七點開演,但整個活動其實從下午兩點就開始了。吳念真導演(還是李永豐?)找了一大堆其他劇團來助陣,歌仔戲、布袋戲、民俗表演……,還有美食攤位。不過我下午跑去陪有氧教練過聖誕節上有氧課了,上完課回家摸到傍晚吃飽了才出門,也就沒去小吃攤位湊熱鬧了。(現場美食攤位排最長的是「雞排」!)



新興里里民戲前戲六點半開演,七點是把三太子帶去撒哈拉的九天民俗技藝團開台戲。熱鬧非凡。

晚上七點,萬頭鑽動

劇情和上次看的時候一樣(廢話,同一齣戲啊),幾處小地方的台詞隨時事更動,總之還是一樣很好看很感人(對,我就是懶得再寫一次看戲心得……)。中場休息居然還有表演,真不愧是比照廟會規格的戶外公演,太有趣了。

散戲後的廣場……

11度寒流的廣場真的很冷,但是看完心暖暖的。

一定要平安,一定要幸福。一定要堅強。

祝大家新的一年都平安幸福啦。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可惜

說到底,怎麼不去當編劇呢?

真是可惜了。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雲門】家族合唱

昨天下午看了雲門家族合唱。1997年的舞作,2011年重演。

為了省錢,我犯了兩個錯誤:(1)買最低票價包廂的位置。(2)沒有在開演前買節目單。

家族合唱,是臺灣這塊土地上的集體記憶(尤其是二二八事件),用了大量的影像(從兩千多張照片中選出來的),以及大量口述歷史旁白。

三樓包廂,看不見完整的投影螢幕(只看得到畫面下半段,幾乎看不太懂也很難猜測照片的內容)。口述歷史旁白有各種語言,國語、河洛語、客語,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第一段口述歷史:達悟語(雖然我聽不懂,但是聽到腔調就知道那是達悟語)。這裡面我只聽得懂國語和不到50%的河洛話,因此無論是在影像或者語言上都有很大的障礙。

也就是說,我能完整看到的,只有舞台上的舞者而已。

偏偏家族合唱是早期雲門的舞作,當具像和抽象彼此穿插,在不知道舞作標題,看不到完整照片影像,也聽不太懂旁白的狀況下,看舞,真的變成用猜的。

抽象的部分一開始我看不太懂,但李靜君的「黑衣」用一隻手跳舞,手的故事和表情撼動全場。具像則穿插了大量臺灣民俗活動(舞獅、乩童、神轎、燒王船、放水燈)。然而隨著舞作的進行,我越來越心驚──一次又一次出現在舞台上的白色倒地人形輪廓,隨著時間逐漸消逝(歷史事件消失在荒煙蔓草間?);畫完白色輪廓後舞者起身的姿態,卻有著被接引離開,放下一切的平靜。

燒王船的「乩童」,吳義芳(也是九歌裡八分鐘不落地的雲中君)介於人、鬼、神之間的狀態,再次撼動人心。

特別喜歡「洗臉II」,投影機映照出一張張年輕的臉,紀念著一個又一個的生命。裝滿水的臉盆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到奈何橋與孟婆湯,淨身完即使還有千言萬語,也只能轉身離去。劃下句點的王維銘,將臉盆的水往身上一倒那個瞬間我的眼淚突然掉下來了。

最後一幕水燈,讓我想起九歌結尾的燦燦燈火。無論家族記憶或個人記憶承載著如何難以言說的千言萬語,逝者已去,活著的人如何放下傷痛,好好悼念亡者?

舞作的後勁很強。看完舞才去買了節目單,並深深懊悔沒有在開演前先好好讀過演出內容。

等雲門再重演家族合唱,我必然要重看一次。並且,要坐在可以完整看到舞台畫面的位置。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紀錄片】牽阮的手

下午偷空看了無米樂導演的最新作品:牽阮的手

我覺得這部電影不只是田爸田媽的愛情紀錄片,根本就是台灣黨外民主運動史吧。以電影/紀錄片的角度而言,敘事手法有些凌亂冗長,事件與事件間的串連不是很有系統;不過每個值得述說的故事段落都很感人/動人/驚人。

越是對台灣民主運動沒有概念的人,越應該要去看這部紀錄片。有他們的奮鬥,才有我們今天(革命尚未成功)的自由民主。

強力推薦。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展覽】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

總算在展期中段和molar一起去看了「中法藝術文化的交會: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沒有拖到最後一週才去人擠人。照往例,因為故宮的展覽網頁常常在展覽結束後就自動消失,下面會有很多引用(顏色標註)自展覽網頁的文字解說,另外加上一些現場聽導覽的筆記;照片/圖片皆取自故宮特展網頁。


先來看一下特展網頁上的展覽概述。
十七世紀後半至十八世紀初期,歐亞大陸東端的中國與西端的法國,各自引領著東方與西方文化與藝術發展的風潮。此時中國的君主是清聖祖康熙大帝,法國的君主是太陽王路易十四。
兩位君王的生平事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都是沖齡登基,一由祖母、一由母后撫育、輔政,將兩位幼年君王培育成允文允武、仁民愛物、雅好藝術的全能君主。他們親政前各自有權臣主政,親政後皆夙夜匪懈、勠力國政,並且各自鞏固了愛新覺羅家族與波旁王室的帝王權力。 
當時分居兩地的君王經由法國耶穌會士架起的無形橋樑,有了間接的接觸。透過傳教士們的推介,路易十四對康熙皇帝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法國朝野人士也興起對中國文化與藝術的好奇與模仿。在傳教士的講授下,康熙皇帝認識了西方的科學、藝術與文化,並推而廣之,使得當時清朝臣民中不乏潛心西學之士。 
為了慶賀建國百年,本院特籌畫、推出本項展覽,除了選展八十三件院藏文物外,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與瀋陽博物院分別提供二十件、十件與兩組件文物參展,另外也向香港私人收藏家商借一件藏品參展。除了兩岸三地的文物外,也遠自法國的國家圖書館與十二個博物館商借七十四組件文物參展。除此之外,法國外交部珍藏一封路易十四寫給康熙大帝的信函,因去年(2010)曾展出,故此次特精心複製後共襄盛舉。
在藉文物述說文明的原則下,展覽分成四大單元,第一單元開宗明義地介紹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個人、家庭、重要事功等;第二單元闡述當時法國耶穌會士在兩位君王間架起的無形橋樑;第三單元重點述說經由傳教士與商旅的推介,中法兩國在文化與藝術方面的直接接觸與模仿;第四單元原則舉例詳述雙方交會後各自創發的成果。
希望藉由這次特展,讓世人進一步瞭解在十七世紀後半至十八世紀初期的這個時候,東西兩大君王在法國耶穌會士的穿梭與推介下,中法雙方在文化與藝術方面的交會,以及交會後迸發出的燦爛火花。
簡單來說,就是把兩個大約同時代,背景又相似的君王放在一起聯展。整個展覽分為四大部分:一、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二、法國耶穌會士:君王間的橋樑;三、中法文化與藝術的交會─模倣製作;四、交會的燦爛火花─創新製作。

入口大廳非常氣派的用了整面牆放兩位君主的畫像。總覺得這個地方應該要開放攝影的,文物禁止攝影很合理,這麼漂亮的裝飾牆面又沒有破壞的問題,禁止攝影實在太可惜了。


一、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

這部份大致呈現兩位君主的背景。展場內用了不同的牆面顏色代表不同君王的展區。
康熙皇帝名玄燁,生於西元1654年,卒於西元1722年底;太陽王路易十四生於1638年,卒於1715年秋,較康熙皇帝年長,也比較長壽。路易十四即位時年僅六歲,康熙皇帝八歲登基。因為都是幼年君主,路易十四遂由母后—安娜皇后攝政,康熙皇帝則是祖母孝莊太皇太后訓政。因此,路易十四親政前由首相馬薩林樞機主教主持國政,康熙初期的朝政幾乎全由鰲拜主導。
康熙八歲登基,會被選上的理由是湯若望建議的:「要選已經出過天花的皇子」,因為天花雖然兇險,只要出過一次就終身免疫──由此可知耶穌會在當時有強大的政治勢力。16歲親政,早期由孝莊太皇太后輔政;孝莊太皇太后是蒙古人,康熙的媽媽是漢人,因此他身上有三族的特性:滿族剛毅,蒙古剽悍,以及漢人的溫良恭儉讓。

會場中一幅大家都看得很眼熟的康熙肖像,雖說是作者佚名,但導覽員表示這應該為郎世寧作品,有透視也有立體光影的西方繪畫技法。

路易十四則是比康熙還早的五歲登基,由紅衣主教馬薩林和安娜皇后輔政,23歲(馬薩林過世)才得以親政,在位72年。路易十四很愛漂亮,除了奠定許多今日芭蕾舞的基礎舞步外,香水、高跟鞋、假髮、華服都是他對後世時尚圈的重要影響。他也常常在凡爾賽宮辦各種party,讓大臣忙著比美就沒空批評政治了。

凡爾賽市與凡爾賽宮全景

另外,天主教採行一夫一妻制度,在名義上路易十四也只有一個皇后,但有很多情婦。孟德斯潘夫人就是他的情婦之一,是當時的三大美人之一,和他生了八個小孩(畫裡的小天使就是過世的小孩啊)。曼特儂夫人則是小孩的家庭教師,不算頂美但很有智慧,堅持要正式結婚,因此成了路易十四非正式的第二任皇后。

另一幅有趣的「參觀植物園」,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植物園──植物園裡哪來這麼多科學儀器和骨骼標本?財政大臣和路易十四一起參觀植物園,是為了呈現路易十四重視科學,並於其後成立皇家科學院。

暹邏(今泰國)使臣的圖,則繪出有名的鏡廳。使臣帶了中國的東西去當禮物,因此旁邊櫃子裡的「路易十四的東方收藏」其實來自暹邏使臣的進貢。molar和我覺得這些收藏不怎麼樣,比中國皇室那些御用品差多了,不過也算是東西交流的重要見證。

看瓷器,要看造型、釉色、紋飾。百合是法國皇族的徽誌,瓷器上的百合值得注目。另外,當時西方喜歡瓷器但不會燒,所以用不透明的白玻璃仿製;旁邊的海豚造型非常有趣,再旁邊另一件透明玻璃器皿上有「太陽王」的圖案。玻璃是在義大利威尼斯製造的,在那個年代價值不婓。

康熙帝南巡圖卷(第九卷)

康熙帝南巡圖卷第九卷。康熙六下江南,這是他第二次下江南的圖卷。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清明上河圖。據說戲臺上演的是關公單刀赴會,另外畫面左邊眾人跪迎皇上也很有趣,畫起來最「大」的就是皇上。(其實找有黃傘蓋的就對了。)

另外也一定要提一下,因為當年的玻璃是用吹的,要能有一整片平滑的玻璃非常難得──旁邊那個「松花石硯台」貴重之處,在於蓋子上那一片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透明玻璃,還有上面的魚化石啊。(順便複習一下:松花石硯是清朝特有的產物。)


二、法國耶穌會士:君王間的橋樑

明清時期來到中國的西方傳教士甚多,其中法國耶穌會士的表現相當突出。他們人數眾多,自成體系,行動活躍,策略靈活,而且深入社會的不同階層,對當時基督教的傳播與中法文化與藝術的交流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就目前所知,康熙一朝來到中國的法國耶穌會士至少有五十位之多,其中以康熙二十六年(1687)抵華的洪若翰、白晉、李明、張誠、劉應五人最重要。他們是太陽王路易十四派遣的傳教團,為了避免衝突到葡萄牙的「保教權」,他們以「國王數學家」的身份來到中國,其中白晉與張誠被留在康熙皇帝身邊,因此對於康熙皇帝的影響也最大。
白晉曾為康熙皇帝教授幾何學,並用滿文與漢文寫成《幾何學概論》,也曾與張誠等人編寫有關西方醫藥學的講稿約二十篇。康熙三十六年(1697)白晉奉康熙皇帝旨意返回法國,希望路易十四能派遣更多學養精深的傳教士來華。返回法國後,白晉向路易十四面呈了十萬字描述康熙皇帝的報告,後來出版為《康熙帝傳》一書;此外他也撰寫並附圖介紹當時中國上層社會人物的書籍:《中國近況人物》;此二書對於當時法國朝野影響甚大。第二年(1698)隨白晉搭乘昂菲特里特號商船回到中國的傳教士中,以巴多明最著名。巴多明在白晉的醫藥學講稿基礎上,以滿文編寫、刊行了一套西方解剖學著作,即《欽定骼體全錄》一書。

當時教宗欽定傳教士的勢力範圍:大西洋以東屬葡萄牙,大西洋以西屬西班牙。因此法國耶穌會士僅能以「國王數學家」的身份來到中國。這區精華為東西文化交流的碰撞,尤其是那個年代的科學儀器文物,譬如說「對數表」(學天文用的,我數學太差了實在看不懂)、「御製數理精髓」(康熙的數學筆記)、潮汐的原理(其實當時還是搞不清楚)、音律(這超有趣的,除了記載中國音律的工尺譜以外,也用國字寫出西洋音律──五線譜在康熙時傳入)。

而讓我們在聽完導覽以後又回去蹲了好久細細爬梳的,是我超想找來貼在牆上當壁畫的坤輿全圖,也就是當時的世界地圖。




坤輿全圖

康熙十三年(1674)刊

南懷仁

縱171公分 橫52公分

平圖020786-020793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全圖為八條幅掛屏,卷軸裝,木刻墨印。每條幅長171公分,寛51公分,採球面投影法繪製。首、尾兩幅文字注記,其中二至四幅為東半球,主繪美洲大陸,注為「南北亞墨利加洲」(今南、北美洲)。第五至七幅為西半球,主繪歐亞大陸及非洲,注為「亞細亞洲」(今亞洲)、「歐邏巴洲」(今歐洲)、「利未亞洲」(今非洲),此外「墨瓦蠟尼加洲」(今南極洲)、「新阿蘭地亞洲」(今澳洲)亦繪入圖中。
地圖本身除五大洲外,圖面上空白處還刻注十四篇注記文字,內容大致是十六、七世紀西方天文地理的理論與概念,依次為「四元行之序並其形」、「地球南北兩極必對天上南北兩極不離天之中心」、「地圓」、「地體之圓」、「雨雲」、「或問潮汐之為」、「風」、「海之潮汐」、「氣行」、「海水之動」、「地震」、「人物」、「江河」、「山岳」。地名與注釋也是本圖極重要的組成部份,一般認為中國的地名多來自於利瑪竇、艾儒略的舊譯,美洲、澳洲、東印度群島所見則多是南懷仁增譯。至於注釋則來自艾儒略《職方外紀》或南懷仁參考十七世紀地理大發現的消息所撰。《坤輿全圖》是古代中文版世界地圖集大成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被認為是西學東漸的代表作。
坤輿全圖裡面不管是文字還是圖說都超可愛的啊,尤其是那些動物的插圖,簡直是來自山海經的神話!南懷仁你說,到底是哪裡有獨角獸?還有長得超像海賊王裡被拉長的細細長長的馬?

《欽定骼體全錄》也很有趣,雖然我覺得有幾個地方的肌肉線條怪怪的。據說這些借展書籍都有版權費的問題,多翻幾頁要收錢的,所以展覽期間都只能看同一頁。

最珍貴卻也是展場中唯一的複製品,是路易十四致康熙帝之書信。因為去年才展出過,而這些珍貴文物很容易受到光線、溫濕度的破壞,有限展制度,所以才會展出複製品。




由於通往中國的海路航行意外頻傳,前往中國的六百個耶穌會士,不到一百個能順利抵達,因此歐洲人仍持續不斷地找尋通往中國的陸路途徑。囿於萄牙握有遠東傳教權,在法國派遣洪若翰等多位國王數學家以海路方式前往中國之際,法王路易十四被說服另尋前往中國的陸路途徑。法國於是在1868年另派遣耶穌會士組成的一科學傳教團,希望從俄國前往東方。當時在俄羅斯,若無備有法令文件,禁止任何人繞境西伯利亞以前往中國。已抵達莫斯科的法國科考團只得派員再返回巴黎取得相關文件,路易十四在此情況下因此致信給彼得大帝和康熙帝。
在給彼得大帝的信中,路易十四請求俄羅斯能協助法國耶穌會士繼續其中國旅程。路易十四給康熙帝的信中寫道:
至高無上、偉大的王子,最親愛的朋友,願 神以美好成果使您更顯尊榮。獲知在陛下身邊與國度中有眾多飽學之士傾力投入歐洲科學,我們在多年前決定派送我們的子民,六位數學家,以為陛下帶來我們巴黎城內著名的皇家科學院中最新奇的科學和天文觀察新知;但海路之遙不僅分隔您我兩國,亦充滿意外與危險;因此為了能滿足陛下,我們計畫派送同樣是耶穌會士,即我們的數學家們,以及敘利伯爵,以最短與較不具危險的陸路途徑以便能率先抵達您身邊,做為我們崇敬與友誼之表徵,且待最忠誠見證者敘利返回之際能發表您一生非凡的作為。為此,願 神以美好的成果使您更顯尊榮。1688年8月7日寫於馬利,
您最親愛之好友
路易
然此派遣團最後無功而返,此書信也未能送達康熙手中。
原信件是古法文,據說就算是一般法國人也未必看得懂。是先由古法文翻譯成今日法文,再翻譯成中文的。

另外幾件牽扯到「禮儀之爭」的展品,像是「抄寫得西洋堂內康熙三十一年碑文」或者康熙寫給教皇的「紅票」,也都反映出當時東西宗教、文化交流的現況。利瑪竇來傳教時對中國人敬天、祭祖、祭孔的行為都說沒問題,因此康熙也覺得天主教沒什麼問題,但是後來的傳教士認為不可崇拜偶像,要禁止敬天祭祖的行為,因此康熙寫信給教皇提出抗議,也就是「紅票」。為了怕教皇收不到,印了很多份讓前往西方的人不斷帶過去,總之是透過各種管道希望可以送到教皇手上。有趣的是,教皇在1939年才正式宣佈天主教可容許華人文化的敬天、祭祖、祭孔。(這何止是康熙退位、清朝結束?根本就已經在打第二次世界大戰了……)

抄寫得西洋堂內康熙三十一年碑文

康熙三十一年(1692)清朝中央政府針對各省天主教徒活動向地方官員頒佈了一道寬容命令,正式准予天主教徒在中國自由傳教。這是天主教在華發展史上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重要事件,也是十九世紀中葉以前清朝官方唯一承認天主教自由傳教的法定文件,在歐洲當時甚至譽之為「1692年的寬容敕令」(Edict of Toleration)。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寬容敕令頒佈的背後,卻與康熙中期浙江地區爆發一場嚴厲查禁天主教的活動密切相關。
法國李明神甫出版的《中國近事報導》中,對浙江地區禁教事件過程有著詳細的記錄。事件起因於自清初以來天主教徒在浙江地區活動日趨積極,進而引起當地士紳官員的疑慮。當時浙江巡撫張鵬翮謹奉程朱理學,敵視異端邪說。在官民反教情緒的鼓動下,巡撫遂發佈禁教命令。不僅將天主教視為邪教,下令驅逐當地西洋教士,甚至逮捕教民、拆毀教堂並銷燬教會書籍。當時負責統籌杭州教務的意大利傳教士殷鐸澤(Prospero Intocetta, 1625-1696)試圖與巡撫交涉失敗後,隨之請人送信在北京的法國傳教士張誠(Jean Francois Gerbeillon, 1654-1707)、葡萄牙傳教士徐日昇(Tomé Pereira, 1645-1708)、以及比利時耶穌會士安多(Antoine Thomas, 1644-1709)等人請求協助。
康熙三十年(1691)十二月十六日,徐日升與安多兩人即以欽天監職官身份,向康熙皇帝呈遞題本一份,內容敘述浙江禁教的無理行為、並憶述順治帝以來君主對西洋教士如湯若望、南懷仁的眷寵與優遇,進而強調教士盡心推動西學、協助朝廷解決中俄邊境糾紛的貢獻。據此希望朝廷能保護在華傳教士並准予傳教的自由。康熙帝對教士遭受的處境深表同情,深感來華傳教士協助朝廷治理兵器、修正曆法,參與外務交涉,既無為惡亂行,更與邪教不同。隨之諭令內閣大學士會同禮部官員必須妥議具奏。康熙三十一年二月初二日,由禮部尚書顧八代領銜覆奏,指出在華西洋教士查無違法行為,宜下令地方不應禁止傳教,各省教堂應照舊存留。最後獲得康熙帝批准並行令各省一體實施遵行。
上述禮部覆奏原件經已失傳,抄件現今保留在國立故宮博物院軍機處檔案中,提供了解康熙年間天主教在華發展史的重要資料。

三、中法文化與藝術的交會─模倣製作
在耶穌會士與西洋人士直接與間接的引介下,東西方兩大君主與臣民對於彼此各自擅長的學問與藝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進而進行學習、模仿與製作。
由於康熙皇帝的個人實際經驗,使他對於西學有著莫大的興趣,萬幾餘暇勠力學習西方天文、曆算、幾何、物理、醫學、解剖學等西學。因為皇帝的需要,來自西洋的傳教士或主動、或被動地一再從西歐帶來各種教學所需的工具、儀器與書籍。為了教與學的便利,並在皇帝的要求下,傳教士多將西方科學翻譯成滿文,以做為教材。為了推廣這些西學,康熙皇帝也曾要求將它們翻譯成漢文後刻版印刷。至於學習西學所需的科學儀器或工具,除了有傳教士直接攜帶來的,或路易十四的贈禮外,也有內廷造辦處匠役的精美仿製品。
除了科學儀器或數學工具,康熙皇帝也醉心於當時西方的玻璃工藝,展品中的康熙款透明玻璃水丞,器底琢刻篆書「康熙御製」款識;從器形看來,應是一件康熙朝內廷研製玻璃工藝初期,仿造歐洲墨水瓶而成的玻璃器皿。
當西方人士透過阿拉伯人看到中國精美瓷器,尤其是白地藍花的青花瓷器,便興起仿製之心。雖然初期還不能掌握燒製中國式硬瓷的配方,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的陶瓷匠役們仍設法在錫釉陶與軟瓷上模仿中國青花瓷器的裝飾風格,希望能生產出與中國一樣精美的青花瓷器。
最初的學習是模倣,「依樣畫葫蘆」是文化交流的必經過程。最有趣的當然就是前面引用故宮網頁內文提到的各種西學工具、儀器與書籍。如下面這件手搖計算機:



這種盤式手搖電腦是法國科學家巴斯加於1642年在巴黎首制成功的,後來由傳教士介紹給康熙皇帝的,受到康熙皇帝的喜愛。
這件手搖電腦是清宮依照巴斯加電腦的原理自製的。利用齒輪裝置可進行加減乘除運算。電腦表面有十個圓盤,表示十位數。每個圓盤分為上盤和下盤,即位盤表示十位數。上盤中央刻有拉丁拼音的數位名稱,周圍按逆時針方向刻著由1到9阿拉伯數字,1與9之間有一空格,在空格中安有上下移動的銅檔片。移動銅檔片,可以看到下盤內刻數的數碼。
下盤周圍也分為十格,裏外又分為三圈,其外圈佈十小孔,用撥針插入小圓孔,可以按順時針方向轉動下層圓盤。
在下盤的十個圓盤之下各安裝一個十齒的齒輪,下盤轉動,齒輪也隨之轉動。當上盤空格的讀數超過9時,如繼續轉盤,齒輪可帶動左邊的齒輪轉動一格,就使左邊的讀數增加1或減少1。明確地說,按順時針方向轉動下盤,讀其中圈的數碼,可體現進位,中圈的數碼用於加法及乘法,讀其內圈的數碼,可體現退位,適用於減法及除法。
故宮所藏的這台電腦,做工精緻,外觀華貴,操作簡單方便,是展現我國科學技術史上的珍貴文物。
這個手搖式計算機令人嘖嘖稱奇,據說還可以開根號;但導覽員表示目前沒有人知道這怎麼用。其他儀器如「銅鍍金半圓地平日晷」,或是展場裡的整套數學工具(圓規、角尺、鴨嘴筆之類的),都很有趣。

路易十四那邊呢?無法參透東方硬瓷的製作方式(陶:粗、陶土、1000度、會滲水;瓷:細、高嶺土、1250度、不會滲水),還是想盡各種辦法仿製青花瓷,在陶器上做出青花──有趣的是,我們的青花是白底藍紋,他們做了藍底白紋。上面的「仿東方」圖案繪製,呈現西方人想像中的東方人長相,十分微妙。

錫釉陶藍地中國庭園人物紋瓶(一對)


四、交會的燦爛火花─創新製作
在傳教士與中西方人士直接或間接的積極推介下,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初,中法雙方經由直接模仿,進而各自發揮創意,在文化與藝術方面分別孕育出嶄新的風貌,呈現出東西雙方經由密切的交會後所迸發出的燦爛火花。
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的玻璃工藝以Bernard Perrot(1640-1709)所燒製者最負盛名,本次展覽中借自法國的七件玻璃器,或由其親手製作,或出於其工坊。這些玻璃器有吹製的,也有模製的,更有吹製加模製的,不一而足。
當時法國先進玻璃工藝吸引著康熙皇帝的目光,遂在造辦處建置玻璃廠,並且成功的燒製出單色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灑金玻璃、玻璃胎琺瑯彩等品類。當時燒製的成品不但供皇帝自己玩賞,也作為賞賜大臣的禮物,以示榮寵。此外,皇帝也曾將玻璃胎畫琺瑯器皿賞賜西洋人士,以展現內廷研製這項工藝的成就。 
除了玻璃工藝,西歐的畫琺瑯工藝也曾深深吸引康熙皇帝的目光。此時除了開創出華麗的金屬胎畫琺瑯工藝外,匠役們也將琺瑯釉彩繪在瓷胎與宜興陶胎器表,成為後人稱頌的琺瑯彩陶瓷器。 
千年來,中國瓷器的燒製馳譽國際,傳教士遠來中國傳教,也肩負介紹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有關中國人燒製與使用瓷器的情形當然也在報告聞見之列。歐洲陶工經由實物的觀察與模仿,加上傳教士的報告,對於中國的青花瓷器的紋飾,從模仿到創新;路易十四時期發展出的垂帷紋飾,精緻而華麗,甚具特色。 
在繪畫藝術方面,經由傳教士的推廣與教導,當時滿漢畫家都曾創作出具西方透視法的畫作,甚至有油畫作品傳世,顯示出當時中西繪畫技法交會、融合的時代意義。
這是另一個有趣的主題。愛上了琺瑯的康熙,什麼都想拿來畫琺瑯看看會變什麼樣子。原本的「銅胎畫琺瑯」不稀奇,來試試看玻璃胎畫琺瑯、金胎畫琺瑯、瓷胎畫琺瑯、宜興胎(紫砂壺)畫琺瑯怎麼樣?

玻璃胎畫琺瑯藍地牡丹膽瓶

這「玻璃」是不透明白玻璃,全世界只剩三件,展場裡有兩件(其中那個有裂痕又補起來的杯子是私人借展)。玻璃胎的難度在於琺瑯的每個顏色因為釉料需要的溫度不同,都得分開燒,而玻璃本身也是燒出來的,要拿捏這麼多不同材質、色彩的溫度相當不容易。因傳世隨附有乾隆朝為之配製的木匣,透過匣蓋上所刻「康熙年製玻璃胎畫琺瑯花卉藍地膽瓶一件」,而得知該件作品產燒於康熙時期──沒錯,這就是雞婆(又愛亂蓋章)的乾隆會幹的事,以前看過那個「皇太極御用鹿角椅」也是他給人家加了一大堆有的沒的紅木裝飾上去。

銅胎畫琺瑯花卉方盤

「銅胎琺瑯花卉盤」難度不是銅胎,而是形狀和花的姿態。「銅胎方型淺盤,器緣呈波浪狀,口沿、四角與底邊鍍金。盤內由四組綠色縱橫曲線分為二十五格,每格內繪折枝花,有連枝並蒂者,亦有兩種花卉或植物相搭配者,計有梅、蘭、荷花、芝蘭、水仙、海棠、牡丹、茶花、玉蘭、秋葵、石竹、芙蓉等十餘種。中心格內為正倒兩朵纏枝番蓮花。內壁四面環繞碧藍地轉枝花卉紋,與外壁之黃地花卉紋作不同方向之律動。口沿鑲邊處飾以白地褐紫色卷草紋。此盤之背面同樣以四組縱橫曲線分為二十五格,但圖形為左右正倒相疊之侈口鼓腹瓶形器。瓶身有盤螭紋、蕉葉紋、花葉紋、渦卷紋等裝飾紋樣。盤心有“康熙御製”四字雙行楷書款。每格內分別以白地與淺藍、淡黃、淺綠、淺紫、桃紅五種暈染色調繪飾於紋樣上作搭配,並有二處以點狀虛線為飾。深淺暈散的色彩與倒正交錯的弧形紋產生一種虛實相生,帶有重疊反影與多面稜鏡互映的視覺意象。」故宮網頁上沒有盤背面的照片,在現場值得細細品味。

瓷胎畫琺瑯花卉盤

這就是「瓷胎」啦,有趣的是盤子本身是明朝永樂年間的盤子,康熙把清宮庫藏拿來做成雙鉤琺瑯。所以「在前人的物件上加工」也不只是雞婆的乾隆會做的事嘛。

宜興胎畫琺瑯萬壽長春海棠式壺

「宜興胎」其實就是宜興的紫砂壺。康熙朝獨有,因為在紫砂壺上琺瑯不怎麼顯色,實在不好看。

另一件故宮特展網頁上找不到的富麗華貴的金胎琺瑯碗,現場仔細看可以看得出每個圖案(顏色)都是凹進去再填上琺瑯的,因為在平平的金面上琺瑯釉料不好附著,所以把它敲凹了再填色。

最後一個展區是貿易瓷──中國瓷窯做給外國人的,甚至是接單的製品(訂做的啦)。形制和傳統瓷器有微妙的不同,有些依然非常的傳統(我很喜歡其中一件畫上忘了是楊家將還是樊梨花的盤子),但更多是「西方人想像的東方」,或者加上西方形制的瓷器物件。幾件人物塑像融合東西特色,甚至變成「西方人穿著東方的服裝」有點不倫不類,但也實在有趣。

因為時間關係,現場許多有趣的解說內容沒能記下來,這裡也沒辦法仔細記錄啦(我們下午一點半進展場,兩點半開始聽導覽聽到快要四點半,匆匆忙忙的看到五點閉館還覺得不過癮)。展覽到2012年1月3日,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強烈推薦大家去故宮看看這個有趣的展覽!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小鹿】十月單車記錄整理

十月份單車記錄整理:

  • 10.12 劍中
  • 10.16 中社路
  • 10.17 夜騎至基隆河左岸0.0km
  • 10.19 夜騎大稻埕
簡單來說,就是騎完環化以後,逐漸退化至糜爛狀態……

X-bike 19804 無法自我排除的雜音

2008年7月入手,還騎不到4000km的X-bike 19804這陣子雜音很多。

先是常見的左踏板鬆脫(據說是螺絲方向和踩踏方向的問題,踩一陣子就會自動鬆掉),前前後後鬧了好久;好不容易找了比較強健的扳手(取代隨機附贈的超簡易扳手)把它鎖緊,今晚又有莫名的雜音。

把兩邊踏板都拆掉又重新鎖緊,也拆了透明面版看鐵盤是不是有歪斜,但是看老半天怎麼都看不出來到底有什麼問題,只好再裝回去。不管是左腳還是右腳踩踏,踏板到了特定角度還是有奇怪的摩擦聲,應該是本體的問題吧?

原本就只是想好好運動一下而已,爬上爬下試著排除障礙無效,到後來整個火氣上來了。不騎了可以吧?

上網填了問題回報,等著看後續發展吧。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小鹿】劍南路、中社路

昨晚去騎了傳說中的劍中劍──只完成前面的「劍中」(劍南路、中社路),因為上到中社路頂後開始下雨,第三個「劍」(回程的劍南路)怕天雨路滑直接跳過,下次有機會再去吧。

雖然是不落地直上,但速度慢到不行,體力(不管是心肺還是肌力)都還有得練。現階段還不需要考慮去騎傳說中的風櫃嘴──騎中社都累成這樣了,就別傻傻的去風櫃嘴了吧。很難想像傳說中「9分鐘上中社」是怎樣的超人體力。

值得記錄的是,小鹿的累積里程破1000km囉。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時事】酷酷嫂的國慶禮服……

話說這次國慶日,有個被炒作的新聞:第一夫人周美青穿了和去年一樣的衣服。時尚界批評沒禮貌。

這到底有什麼好吵的?我覺得時尚界才沒禮貌。

誰規定女生每次出席重大場合都要穿不一樣的衣服?馬總統去年和今年都穿看起來一樣的西裝,打一樣的領帶,怎麼沒人說他沒禮貌?男生可以一套西裝穿一輩子,女生一套衣服穿第二次被說沒禮貌。這是哪門子的時尚界的「禮貌」?

就像我每次要去喝喜酒都頭痛得要死,明明平常都是中性打扮,買衣服也越買越注重功能/機能性,衣櫃裡完全沒有「展示用」華而不實的服裝;為了喝喜酒要置裝買衣服裙子高跟鞋用來「展示」,這些衣物一年穿不到一次,穿第二次還要擔心會被批評「怎麼跟上次一樣」,哪來這麼多錢浪費在這些不實用的打扮上?

我對這些政治人物沒一個有好感,但是美青姊真的是清流。讚。不要管這些沒禮貌的時尚界吧。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縫紉】手作布書衣:龍的傳說(2011年歲時紀:花神)

今天收到2012年的歲時紀(小香譜)了,才想起來我去年縫的(2011年的)歲時紀書衣照片一直都還沒放出來啊。(謎之聲:這也拖太久了吧!)

總之就是去年大概也是這個時候(吧),趁著颱風天做了2011年版歲時紀(花神)的書衣。是好久以前在永樂市場買的零碼布,特別挑了「龍」來配中國風的花神。

完成品

過程都沒拍(喂),總之就是量尺寸、畫版型,費了好一番功夫研究「雙筆插」結構(具有「讓本子不會散開」取代綁書帶的功能),完全懶得做夾層,也把一向不習慣使用的夾書帶省掉了。

表布正面

裡布正面

放上歲時紀

合體後的正面(封面)

合體後的背面(封底)

封面內頁

封底內頁

雙筆插
純手工縫製,縫完以後得意的不得了,我妹還說「可以做去賣了」。不過手縫這種東西來賣不合成本啦,太費時了,而且自用可以隨便亂縫,針腳不齊也無所謂,要做來賣就會有非做好不可的品管壓力啊,幹嘛那麼累?還是做自己開心的就好。

去年縫完時原本很擔心布很薄又沒加布襯,不知道雙筆插能撐多久。不過2011年只剩不到3個月了,包在花神外面的龍書衣還是好好的,完全沒有脫線崩落的跡象。看來安然撐完這年應該沒問題啦。

2012年的歲時紀直接附贈透明書套了,還要不要做書衣呢?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小鹿】九月單車記錄整理

九月份單車記錄整理:
  • 09.03 烏來(只到覽勝大橋)約50KM,缺氧指數91%
  • 09.10 深坑石碇坪林北宜(縣道106-106乙─北宜)約80KM。GE500送修中,沒有心跳紀錄(應該爆表吧)
  • 09.16 夜騎大稻埕 30KM,活動筋骨
  • 09.18 新竹寶山第二水庫─北埔─竹東,約50KM;缺氧指數96%
  • 09.25 2011第二屆環化賽105KM,第二次單日破百。缺氧指數100%
整個月都在過爬山爬個不停的缺氧人生,因為傻傻的跟人家跑去報名要爬八卦山的環化賽。明明車齡只有四個月,是怎樣會被騙去找死啊?

但是我真的把環化賽騎完了。雖然超過大會六個半小時的關門時間,我還是騎完了,而且全程都是用騎的,連爬八卦山都沒有下來牽車。

加上中間一些小小的交通移動,累積里程約近970km──還騎不到1000km,裡面有超過1/10是環化賽。

這個月剩下的時間我再也不要過缺氧人生了。我連樓梯都不要爬了!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小鹿】八月單車記錄整理

八月份的單車記錄整理:

  • 08.03 夜訪動物園,輕鬆騎。累計里程破500km。
  • 08.11 把巧克力胎換成 Kenda 1.5 防刺胎。在河濱公園為了閃狗差點出車禍。(狗主人超沒公德心,遛狗不牽繩,讓狗在單車道上亂跑!)
  • 08.13 桃園大溪,首次正式單日破百。Garmin Edge 500升級成 V2.60 後速度感測出問題,會飄移亂跳。樹林到鶯歌的台北縣自行車道很難騎。累計里程約650km。
整個月只騎了150KM左右,因為月底去爬山啦。

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小鹿】七月單車記錄整理

七月份的單車記錄整理:
  • 入手 Garmin Edge 500,一併買了軟式心跳帶
  • 07.13 夜騎三峽,一個晚上來回約60KM
  • 07.17 景美、政大輕鬆騎
  • 07.20 夜騎社子島
  • 07.23 三芝,只差3.52KM的「單日沒破百」;第一次練習騎上下坡
  • 07.27 夜騎社子島
  • 07.31 淡水,來回約近80KM。練習rpm=80
累積里程486.6km,快破500了。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有氧】心跳表初體驗(Sunnto T1)

用低階入門心跳表(Echowell SF1000)有段時間了,因為配置的心跳帶有點鬆又一直懶得拆掉重縫,稍微大動作就可能滑下來,所以只在騎車的時候用,從來沒戴去有氧課過。上週夜騎時發現 Dosun S1(車燈)會干擾 Echowell SF1000,河馬就把手上閒置的 Sunnto T1借給我玩。T1的心跳帶鬆緊程度比我拿到的Echowell合身多了,還沒出去測試會不會被車燈干擾,就先(第一次)把心跳表戴去上有氧。

這個月的有氧課是Attack(高衝擊有氧),昨晚已經邁入第三堂(意思是說,強度比前兩週都強)。Attack的特色是動作很簡單,但是有大量的跑跳,以間歇訓練的方式增進心肺功能。

MHR(最大心跳率)男女有別,也有很多算法。常用公式「220-年齡」是以男生為基準;女生則是「206-年齡 x 88%」。心跳率區間:
  • 運動區 1 (60-70%):健身區:增進基本體能,有助於體重控制。
  • 運動區 2 (70-80%):有氧區:增進有氧體能,有助於耐力訓練。
  • 運動區 3 (80-90%):鍛鍊區:增進有氧和無氧體能,有助於增進體力最高效能。
一般而言,如果要減脂,低強度長時間的 60%-70% 是最佳運動區間。80%-85%大約是有氧和無氧的臨界值(有個體差異),到了無氧區間時會快速堆積乳酸造成肌肉酸痛,因此通常無法持續太久。但是無氧的肌力訓練可以增進肌肉強度(伴隨迷人的「運動後持續的熱量消耗」),也有助於增進心肺功能。所以好的體能訓練要結合有氧和無氧運動。

回題,第一次戴心跳表去上很猛的attack,結果如何?

在教室裡自己拉筋暖身的心跳大約是60-62%。正式開始第一首歌的熱身,心跳約在65-70%;第二首歌是心肺訓練(蹦蹦跳跳),心跳很快飆到70%-84%。第三首歌心肺加肌力,心跳幾乎都在80%以上,最高飆到92%(也是課程裡的最大值)。

最帥的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在我的心跳飆到92%的時候,會覺得眼前發黑。

後面比較緩和的訓練心跳都維持在70%-80%之間(換歌休息時會掉到65%);有趣的是大量肌力訓練時,心跳狀況是練股四頭肌的(single)squat(70-75%) > 肱三頭肌、核心肌群的混合伏地挺身(67-73%) > 腹肌綜合訓練(66%)。好啦,我知道我的股四頭肌偏弱,核心肌群&腹肌和同齡同體態女生比起來算強的,上面三組動作也只有single squat 我差點做不完(我一直很專心的努力撐下去,歌快完了才發現全班有做完的不超過5個吧),後兩組雖然沒到「輕輕鬆鬆」的程度,但做完也不過微酸而已啊。心跳錶果然很忠實的反映出我的肌群強度。

整堂課的平均心跳約為75%。上完課滿身大汗,暢快至極。

不過那個>85%的無氧訓練還是有效的──今天早上起床有點輕微的全身酸痛。

先前出去騎小鹿的心跳大多維持在70%左右,也該挑戰70-80%看能維持多久啦。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全民】當岳母刺字時──媳婦是不贊成的

週五晚上,看了全民大劇團的戲:「當岳母刺字時,媳婦是不贊成的」。

全民大劇團成立於2009年,這是我第一次看他們的戲,衝著方芳、郎祖筠,還有監製張大春買票。算是個歷史改編劇──把岳飛從軍報國的理由從婆媳問題的角度搬上舞台。原本只有三場(7/15-17),8月份在城市舞台加演五場;我看完戲才意識到(想起來)原來我買的是首演場(理由後述)。

劇情很好笑也很有意思,方芳姐和郎姑的功力超強,光看她們來回飆戲就值回票價了;最後一場戲非常動人,所有演員們的表現都好棒,台下一片啜泣聲。音樂也很棒。不過整齣戲夾帶的歷史解說內容有些瑣碎,很容易讓人分心;舞台設計(張大春的字)很漂亮,但是國家戲劇院的四樓邊邊視野很差,只看得到舞台背景下半部,看不到整幅字,非常可惜。八月份在城市舞台加演,場地也許會比較好?

另外,開演前的廣播說「上半場70分鐘,下半場70分鐘,中場休息20分鐘,預計晚間10:10結束」,但是可以明顯感到某些時刻的換場、配樂和演員配合得不太流暢,燈光似乎有失誤,麥克風收音明顯有失誤。整齣戲結束已經 22:30(不含謝幕),整整拖延了20分鐘。因為同行的朋友要趕夜車,我們沒等謝幕就離場了;這個嚴重拖延的時間以及過程的不流暢,才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買的是首演場。我可以理解還不夠熟練所以可能會拖延,但是專業劇團不應該犯這樣的錯,不然誰要看首演場?

最後,和其他幾個廣告越來越多,演出歷史越來越長但是「有用資訊」越來越少的某些劇團節目單相比,成立不到三年的全民大劇團這次的節目單還算有點內容。希望這種「資訊量足以讓人願意掏錢買節目單」的優點可以繼續保持下去。

總結:個人認為這是一齣值得推薦的戲,在現場有笑有淚,離開劇場也還會帶點東西回來,不會很空虛的笑完就沒了。有興趣的可以去買八月份加演場的票(不過八月份的沒有方芳唷)。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小鹿】新竹縣政府單車日

昨天被拖去騎了新竹縣100年全國自行車日的挑戰組(39.4km)。

結論是,我一定是瘋了才會答應去騎這種人山人海的瘋狂大拜拜。

預計1,500人參與的活動擠進兩千多人,縣府廣場前布置不明,連工作人員都不知道傳說中的維修站在哪裡(到底有沒有維修站呢?因為最後我們也沒找到,無法回答)。設計不良的動線讓所有人擠在一起出發,路又非常窄,出發點大塞車也就算了,輕鬆騎(20km)的好多親子組小朋友在路上飄來飄去橫衝直撞,險象環生。另外,40公里的路線,只在出發點(也是終點)的縣府廣場門口有六間大排長龍的流動廁所,沿途三個休息站只負責補給「輸入」不負責照顧「輸出」的需求,需要「輸出」的請自行想辦法找加油站、便利商店,甚至快速道路旁的草叢。

當然要謝謝辛苦的工作人員和維持交通的警察們。騎快速道路也算是有趣的體驗,雖然沿途沒什麼風景,就只是一路上坡下坡踩踩踩,離開快速道路回來騎省道和線道的風景還比較好。

不過以後還要不要參加這種活動,就再說吧。

倒是真的該存錢把小鹿的巧克力胎換掉了。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小鹿】小鹿關渡遊

為了某些原因,我的單車決定叫做小鹿,綽號班比。

今天第三次騎小鹿出去玩,目標是關渡,不過終點是八里的蛙咖啡。這是小鹿第一次單日破50km(實際約近60km),累計正好破百,特此為文留念。

ps.這也是小鹿第一次游泳──回程遇到超級大雨,跟游泳沒兩樣啊。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Jolli】單車滿月記

五月底,買了「要認真騎出去玩」的第一台登山車:二手的2007年款 Giant Jolli。

雖然已經騎了很久的通勤淑女車,換騎登山車還是有很多地方要重新適應調整,甚至重新學習──上下車,起步、停車,變速的使用等等。

新手上路的第一個月,正好遇到梅雨。所以只騎了短短的幾趟:

  • 車入手的第一個去處是強者我朋友大胖家(調整、換裝備),所以第一趟騎乘就是從大胖家騎回自己家,5.4 km。
  • 河濱公園:公館─碧潭。來回約20公里。騎乘姿勢和變速練習。
  • 河濱公園:公館─大稻埕。來回約20公里。騎乘姿勢和變速練習,加一點點定速練習。

目前還在新車(?)適應期,不管是騎乘姿勢、變速技巧還是單車各部位的調整都還有得磨。如果有人吃飽閒閒沒事做,有耐心陪動作很卡速度很慢的新手上路,歡迎相約來騎車啊。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新聞】男人如廁掀論戰

今天的聯合報有個挺有趣也很有討論空間的新聞專題:男人如廁掀論戰。讓我先把新聞截圖貼上來。圖片皆由聯合新聞網的網頁擷取下來,點圖可放大。





好,以上是新聞。

如果衛生習慣很差,又不打掃廁所 (的確有些家庭的男性不做家事,堅持掃廁所做家事是女性的事),這種狀況下我絕對是投「全部都給我坐下」一票。

撇開上述情況不談,我實在是認為「要站著還是坐著」完全是個人習慣,開心就好。誰弄髒的誰打掃,這種事情跟性別無關,跟一個人的基本衛生習慣教養有關。畢竟只要有用到廁所就有可能弄髒,沒有什麼自己弄髒卻要別人來打掃的道理。

話說回來,我可以接受「懶得脫褲子,拉拉鍊比較快」所以不想坐下,但是不能接受「為了男子氣概,只有男人可以站著尿,女人不行,所以不要坐著尿」的說法。這種莫名其妙的所謂男子氣概,既無聊又幼稚。如果男子氣概只能很可悲的在馬桶上表現,那套用一下強者我朋友lowe510的說法:要不要一以貫之一下,連上大號都站著上?

另外,新聞既然提到德國人,我也就真的問了一下我的德國朋友我們的新聞報導是真的還假的。朋友說,其實他也不知道德國男生是不是全部都坐著上廁所,畢竟他沒有做過調查,也沒跟我說他自己的習慣是什麼(這也太個人隱私了)。但是他說對男生而言,最方便的其實是男性專用的小便斗,德國很多家庭裡都有,臺灣應該是空間太小所以很難在家裡裝這種東西。另外,如果不想坐下又不想弄髒馬桶,其實有非常多方法,譬如說跪著上廁所,但是這招當然就不能在公共廁所使用,只能在家裡跪。這不就是新聞裡提到「日本有男性專用的小便跪墊」嗎?不過我不能理解,跪著上廁所是會有比坐著舒服嗎?

最後還是一句話:衛生習慣無關性別,也無關於荒謬的男子氣概;總得先做個完整的人,再來分男人或女人。畢竟都是人吧。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迷妹】范宗沛:生命和音樂的一場誤會

上週五(5/6)晚上,難得開啟迷妹模式,跑去海邊的卡夫卡聽范宗沛:生命和音樂的一場誤會,范宗沛大提琴饗宴。

19:30開放入場,20:00開始演出。我本來想19:00就去排隊,臨出門耽擱了一下,19:15到場時大約排在第10個左右。

在停車場排隊時,可以看到范宗沛和其他人在裡面排演。

近19:40才開放入場。入場券上載明「場內禁止攝影、錄音」,不過坐在我前面的一家人(下圖左下角這位先生)不但一入場就早早架好腳架錄影機,口袋裡擺了錄音筆,手上拿了相機,右邊的太太甚至連iPhone都拿出來錄影。不知道這是風潮的工作人員還是范宗沛的朋友還是怎樣?如果是工作人員,需要在樓下跟著排隊嗎?坐我前面的小女生(下圖右下方黑影)整場不停扭來扭去一直講話,好吧,雖然照范宗沛的說法,這不能算是很嚴肅的正式場合,也沒有年齡限制,但無論家長多有音樂素養多想培養小朋友的音樂氣質,我還是覺得在音樂演出場合不能維持安靜的小朋友實在不適合帶來參加音樂會──這種不停扭來扭去一直講話的行為,對其他人干擾太嚴重了。

既然連錄影機錄音筆都堂而皇之的在第一排出現了,難得開啟迷妹模式的我也就很心虛的拿出相機,在正式演出前拍了幾張偶像的身影。(當然沒有用閃光燈,演出中我也沒把相機拿出來。這點禮貌我還是有的。)



(開演前,練習孽子的滑音)

20:00正式開始。開場的旋律似乎出自「一場誤會」。

范宗沛說,他一直在想自己的定位問題,想了很久的結論是「我是在錄音室裡拉大提琴的人」──在錄音室裡,每一個樂句都可以反覆修到最好,只取最好的精華組合起來。很多曲子他寫完以後就再也沒有演奏過,尤其像是孽子這種曲子,真的寫得太難了(全場爆笑)。所以真的要來面對觀眾他很緊張,也請大家不要期待太高,這一切都是一場誤會。

第一首就是孽子,「因為這首曲子太悲傷也太難了,要快點把它解決掉」。在創作這首曲子時,用了 Brahms(布拉姆斯)和 Du Pre(杜普蕾)的大量泛音、滑音、半音手法來表達掙扎與悲傷。孽子原聲帶是我超愛的一張專輯,當初看電視劇時聽到旋律二話不說馬上跑去買CD。現場聽孽子,我只能說,沒有任何音響比得上現場演奏。第一個音下去,我的眼淚就飆出來了。

第二首,是孽子裡的「楊柳」,琵琶合奏。開始前談到水色、周莊──水色也是我愛得不得了的專輯啊。超動人,不過我覺得現場音控有點不太平衡,琵琶的音量稍微過大了一點。

第三首,浪淘沙。這首在描寫洞房花燭夜的幸福。一樣是琵琶合奏。

第四首,水色的「十三月」。琵琶、小提琴合奏。

第五首,孽子的「戲水」。據說是被指定演出的曲子,大提琴和小提琴對話。可惜現場小提琴演奏者的椅子一直發出吱吱聲,有些礙耳。

第六首聽起來非常熟悉,我不知道曲名,回來也還沒找出來。這應該是櫻花雨時期的曲子,范宗沛的名言:「心靈音樂是室內芳香劑」。另外又順便開製作了很多自然音樂的吳金黛的玩笑:「去錄鳥音都不用付版稅,真好」。

第七首是意外的溫柔裡的「爵士大提琴」。這是范宗沛的第一張專輯,是巨石唱片出的,已經絕版了。范宗沛看看台下:「你們有人有這張CD嗎?」我默默的舉起手,換來驚歎的眼光──這張CD我當初找好久啊!超難找的!這首曲子演奏完,范宗沛說他的手抽筋啦,因為太久沒有努力練琴。台下傳紙條說可以休息五分鐘,他說還不用,就繼續下一首。

第八首一樣出自意外的溫柔,「秋意濃」。到這裡還在繼續抽筋,正式中場休息五分鐘。風潮的老闆楊錦聰跑來幫他按摩。


在抽筋的休息時間也順便工商服務:原本的騎樓(Cello)義大利麵(超好吃的啊,我有陣子常去)現在改叫騎樓活細胞有機料理,在光復南路。閒聊也順便聊到大提琴的音頻和人聲接近,他以前常常跟溫金龍玩樂器模擬人聲的對話:「鈴鈴鈴鈴鈴」「喂」「你是誰」「我是溫金龍」。(樂器模擬人聲的遊戲我以前也常玩啊,現在太久沒練琴,既沒音感也沒技術,玩不起來了,但這遊戲真是令人懷念不已。)

范宗沛說對於「古典」、「跨界」和「流行」,他以前的解釋是「古典是ㄅㄆㄇ,跨界是流淚,流行是肢體語言」。現在呢?「古典是他(作曲者)在說,跨界是我(演奏者)在說,流行是你(聽眾)在說。」好解讀。另外,恐怖片只要把音樂拿掉就是喜劇,大家下次看恐怖片可以把音樂關掉試試看。

五分鐘的中場休息結束,第九首曲子是 Puccini (普契尼)的情歌。好溫柔幸福的曲子。

最後一首是個超級大驚喜──Liber Tango(自由探戈),搭配長笛和小提琴合奏。我超喜歡這首的啊!居然可以聽到大提琴現場演出這首曲子,感動到說不出話來了。

離開前大家排隊拿CD給范宗沛簽名,我有備而來,除了已經有簽名的孽子以外,從意外的溫柔一路簽到一場誤會。我很少開啟迷妹模式,很少追星追樂團之類的,但是真的要開啟迷妹模式的時候也不是玩假的。

開滿粉紅色小花的迷妹夜晚就這樣飛也似的結束啦,離開海邊的卡夫卡時滿心的感動。希望范宗沛老師持續能給我們更多更好的音樂,也多辦幾場演奏會吧!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舞台劇】隔壁親家

下午在小柯的超級用力努力賣力猛力推薦下,到國父紀念館看了音樂劇隔壁親家。下面直接copy官網的劇情簡介。

「宜蘭水底寮原是偏僻安寧祥和的村莊由於氣候的調教,水底寮的村民馴良如一群水牛。村民們世代過著樂天知命的生活,直到外來人事衝擊、現代化腳步入侵,打破了居民單純平靜的生活規律,也造成人性的不安與騷動。主角石龍伯是守舊派村民的代表人物,土地重畫後,他的旱田被畫為水田,生活得到改善。石龍伯和妻子阿蕉有三個兒子:天賜、天保、天養,其中天養還是全村唯一的大學生,石龍伯因此辛苦得很驕傲、很體面。

另一位主角粗皮雄則是石龍伯的鄰居,兩人從小一起長大,是非常要好的莫逆之交。但土地重劃後,只分得三分多旱田,不但生活條件產生差距,一心想生兒子的妻子含笑,卻一連生下招治、迎治、連治三個「查某回」。

兩家本來是要好的隔壁親家,妻子們懷孕時更指腹為婚,把長子天賜和長女招治配成雙。但招治長大後因發燒瞎了一眼,石龍伯竟然悔婚,慫恿天賜另娶他人,兩家從此翻臉成陌路人,即使見面也視若無睹。但命運是神奇的,有時會忽然逆轉,原本占盡「優勢」的石龍伯,命運有了轉變。先是招治嫁給一個外省人,而粗皮雄經外省女婿介紹當上鄉農會工友,有固定收入且生活日漸變好,種花、納涼日子規律且悠閒,讓其他村民羨慕不已。石龍伯眼見粗皮雄日益發達,內心變得更加難受,妒火中燒的他性格也起了變化。而原本次子天保和粗皮雄次女迎治感情很好,兩人相約到臺北打拚事業,但迫於現實環境,兩人在臺北的工作並不順利。迎治後來進入聲色場所,兩人感情因此生變、最後分手。天保入伍後,迎治反而愈來愈活躍,成為粗皮雄家的搖錢樹,最後嫁給一個美國黑人,黑人怪異的長相造成純樸鄉下一陣風波,但全村把黑人奉為上賓,給足粗皮雄面子,卻也讓石龍伯的羞憤火上加油。

讓石龍伯更難堪的,則是他最引以為傲、讀大學的三兒子天養,卻愛上只是女工的粗皮雄三女連治,連治因被任職的工廠小開追求,身價大漲,眼看就要嫁入有錢大戶。最後,石龍伯家裡那頭與自己感情深厚的老水牛,又因粗皮雄家新居落成放鞭炮,受到驚嚇而扯斷鼻子,石龍伯忍痛把牛賣給「牛灶」,換取天養的大學註冊費。此時兩家的競爭態勢,石龍伯幾乎一敗塗地,內心的孤單不言可喻。

眼看兩家心結愈結愈深,似乎永無回頭之勢。究竟彼此要如何化解陳年積怨,尋回當年和諧互信的初心?而有情人是否能克服阻礙終成眷屬?一部在臺灣流傳數年的老故事,將有一個最不一樣的溫暖結局。」

「演員:石龍伯:澎恰恰 飾/粗皮雄:許效舜 飾/李迎治:洪瑞襄 飾/石天保:程伯仁 飾/石天養:江翊睿 飾/李招治:張世珮 飾/村長、樂隊領班:陳何家 飾/李連治:鍾筱丹 飾/石天賜、孫營長:謝怡安 飾/何雅郎、村民、客人:葉文豪 飾/鄧國恩、老大、村民:曾志遠 飾/阿蕉、村民、舞女:林芸丞 飾/含笑、村民、舞女:李羿萱 飾/阿霞、舞女:陳祈伶 飾/警察、管區:葉百恂 飾/六婆、合音、女群眾:林姿吟 飾/三姑、樂隊:張仰瑄 飾/媒婆、樂隊:蔡景馨 飾/郵差、士兵、流氓、男群眾:徐詣帆 飾/村民、合音、女群眾:陳品伶 飾/農夫、士兵、流氓、男群眾:沈志安 飾/石龍仔、阿明、流氓:廖翊呈 飾/粗皮仔、樂隊、小朋友:曾無盡 飾」

很有厚度也很精彩的一齣戲。兩位領銜主演的老將功力深厚不在話下,年輕演員的歌喉令人讚嘆(尤其是演天養的江翊睿,我得承認我完全不知道他是誰,但是他的歌聲真的好動人)。台語不是很輪轉的我,尤其喜歡「一樣堅持要用台語演戲的吳念真導演戲劇系列」沒有的字幕服務。看戲看到哭對我來說不是新聞,幾個釋放情緒的點,像是天養在車站唱歌形容石龍伯是家裡的水牛,或者最後的感人結局,我哭得淅哩嘩啦都是理所當然;但是我居然在全場爆笑的時候忍不住在擦眼淚,這就是新聞了──「你就當作這是牛留給你的手尾錢」。就是這一句,我不但笑不出來,反而覺得要賣牛交學費真的太令人傷心了。

好啦我知道我哭點真的很低,而且低在很奇怪的地方。(攤手)

看這齣戲,也忍不住會跟吳念真導演的人間條件系列相比。不管是這齣隔壁親家還是人間條件,都是貼近人心的小人物小故事,都非常好看,很有厚度,後勁也很強;硬要說的話,我更喜歡人間條件系列(噯,吳導可不可以考慮一下加個字幕服務台語不夠好的觀眾?)。

隔壁親家在台北的演出已經結束,應該還有中南部場次,值得一看。最後還是想順便推薦今年破紀錄要聯演的人間條件全系列,更不能錯過(這也算是偷渡廣告吧?)。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展覽】莫內花園

清明假期,也看了北美館展出中的莫內花園。(礙於時間限制與展覽性質,這篇文章只是非常簡單的觀展心得,沒有什麼詳盡的筆記。)

莫內終其一生追求的是記錄光影和空氣的流動,繪畫主題不是重點(本來只要畫2幅的乾草堆變成25幅的系列作,有種「包圍曝光」兼「包圍白平衡」的效果)。我跟了非常精彩的定時團體導覽,導覽過程中有相當一部份是在教大家要從哪裡看與怎麼看莫內的畫,內容又是在畫什麼,這很難做筆記;畫家的繪畫筆觸當然會隨時期改變,不過也不是我想記錄的重點。我要記的重點是,看莫內的畫要退非常遠,站太近什麼都看不出來──被朋友開玩笑說近看像切開水煮蛋的睡蓮,遠看找對角度會超立體的整個跳出紙面!

所以我們聽完導覽,回頭重新看畫的時候不斷的從每幅畫的遠方找角度,真的都要退很遠才看得懂他在畫什麼(而且找到角度看懂以後會大受感動)。

美術館應該要像舞台劇的道具定位指示一樣,在地面拉指示標線標出每一幅畫的最佳觀賞位置才對。

對我而言,畫作的感動難以言說,不像音樂或歷史文物那麼容易用文字描述。我只能說,我喜歡印象派,這個展覽也相當值得一看。

強力推薦。

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演講】蔣勳講座:夏卡爾的愛與美

下午聽了蔣勳老師的演講:「夏卡爾的愛與美」。非常感動。下面是我的聽講筆記。

夏卡爾(1887-1985)在他98年的人生中遇過很多歷史的災難(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俄國大革命,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他的畫裡完全沒有這些關於戰爭或屠殺陰暗的控訴,只有愛與美。

現實的苦難,用藝術來補償。

夏卡爾是白俄羅斯人(故鄉位於維台普斯克),也是猶太人。這兩項要素在他的畫裡不斷重複出現。父親是魚販,祖父是屠夫,他選擇藝術之路,遇到不小的阻力。猶太人是流浪的民族,有根深蒂固的文化、家族記憶,無論在哪裡都堅持自己的文化;猶太人的宗教信仰是舊約聖經,舊約聖經裡充滿了各式的災難,都是神的試煉;暴力、殘酷、慈悲,是神性,也是人性。「我不可以猜測我的神」,是猶太民族在經歷這麼多苦難時的信念。(維台普斯克的猶太人數由原本的22萬人經過二次世界大戰後僅剩183人,多可怕的屠殺!)

白俄羅斯位於波蘭和俄國之間,是俄國對外(德、法)的文化窗口,相當有文學藝術素養的地區。夏卡爾的少年時代,法國已經蓋了艾菲爾鐵塔,但是俄國仍在沙皇時期,尚未革命。1907年,19歲的夏卡爾到聖彼得堡求學,Yehuda Pen老師幫他畫了一張素描,透露出年少意氣風發與不凡(也看得出老師對他的疼愛)。1908年夏卡爾的畫作有高更與梵谷的平塗技巧,也有馬蒂斯的用色──這些元素來自在歐洲經商大量買畫帶回俄羅斯的商人,讓夏卡爾呼吸到前衛的空氣。

改變他一生的,則是Bakst。1911年,Bakst帶著23歲的夏卡爾到巴黎。20世紀初的巴黎文化和俄羅斯舞團 Ballets Russes Diaghilev 舞團息息相關,Bakst帶夏卡爾和畢卡索去幫舞團畫背景(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和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都是為了這個舞團所寫的音樂)。這個時期的夏卡爾大量吸取音樂、文學、舞蹈和繪畫,受到20世紀初重新詮釋希臘神話的影響,也受到立體派稜面分割畫法、馬蒂斯野獸派用色的影響。

然而,每個藝術家都有「技法」和「人」兩部分,「人」的部分,是心裡存留最深刻的記憶。畫家生命中「人」的部分才是主體,藝術是「人」和「美術」的平衡。夏卡爾嘗試各種畫風,想家時畫的故鄉依然是「人」的這一面,沒有立體派,沒有野獸派的技法。

1913年,夏卡爾回故鄉,打算迎娶 Bella 後回巴黎。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這一回家就困了8年才再次離開俄國。1923年他回到巴黎,發現當年留在巴黎的畫作因戰亂佚散(朋友以為他已經死亡,把許多畫賣掉了),因此他憑記憶重畫許多畫作,這在藝術史上非常少見。夢境裡的模糊與空白其實是很美的,比對夏卡爾不同時期的同一主題畫作,可以看出一些心境上的變化。

1915年的「生日」記錄了Bella送花給他時他整個人飛起來的狂喜。即使在世界大戰中,在戰爭的醜惡中,這個世界還有Bella,有花,有Bella帶來的點心,就可以飛起來(這幅畫,1923年有重繪,也有素描稿和粉彩的快速版本)。在這樣動盪的時局與人生中,夏卡爾常常退回自己小小的世界尋求個人的完整,對比作品反應史事的畢卡索有很大的不同。夏卡爾把快樂等同輕盈,憂傷等同沈重,是第一個把夢境畫出來的畫家。(「飛起來」則是後來超現實主義的濫觴。)

只要心靈比肉體輕盈,就可以飛起來。

人一生中能飛起起來的時刻可能只有兩秒鐘,但是若不記下來,你會以為你一輩子沒有飛起來過。要延長飛起來的時間和記憶,這讓我們能面對人生中崩潰的時刻。

1915年的畫作,抱著Bella 飛在故鄉上空(有些憂傷),鉅細靡遺的描繪維台普斯克的細節:教堂、圍籬、河流。這些元素形成「停格」,是生命中重要的記憶;這時他已經打算要離開故鄉,維台普斯克後來也成了一輩子回不去的故鄉。而維台普斯克的元素(尤其是教堂)也在夏卡爾一生的畫中反覆不停出現。

在看夏卡爾的畫時,希望大家能找回自己生命的停格。如果你的人生要用兩個小時的電影來呈現,有哪些畫面是你絕對不願意剪掉的?那就是你的停格。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生命的停格,有特殊的意義。去找出來。

另一個在夏卡爾畫作中反覆出現的重要元素,是屋頂上的提琴手。這是鄉愁。猶太的故事裡,無論白天再怎麼痛苦,晚上都會從屋頂上傳來提琴的催眠曲,這樣的聲音在猶太文化裡是哀傷時刻重要的撫慰,也是民族的記憶救贖。夏卡爾將這個故事創成符號「屋頂上的提琴手」,之後也被拍成電影。許多畫裡出現這樣的符號,提供撫慰;1933年猶太人遭到大屠殺,夏卡爾的畫作「孤獨」(以及後來部分畫作)裡只剩下瘖啞的小提琴,提琴手不見了。從提琴或提琴手,可以看出夏卡爾的心情。

夏卡爾的畫裡有香味的氣氛,用色也帶有情緒。1913年剛到巴黎,畫中有立體派的技法,情緒是新奇與陌生。1928年的「艾菲爾鐵塔的新婚夫婦」則是安定的象徵,溫暖而快樂。到了1930年(1928年舉家逃出巴黎)「即將結婚的愛侶」則是劫後餘生的另一個停格:一輩子都要緊緊抱住Bella。

1944年Bella 在紐約過世,夏卡爾有好一段時間無法作畫,是他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刻。1949年的畫「藍翼的時鐘」用了大量冷色調,黯淡,故鄉,是整理自己的過程。同年「華蓋下的新娘」Bella的正臉和新戀情Virginia 的側臉交疊,他依然是帶著對Bella的愛繼續往前走。愛情不是一刀兩斷的分隔;「奧哲瓦之夜」擁抱新娘的情緒也很複雜,帶著一點點愧疚和罪惡感。

這次故宮展覽的另一個重點,則是動物主題。公雞和新婚夫婦,讓人想到詩經:「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女生說公雞叫了,天要亮了;男生說沒有,雞沒叫。於是兩個人打賭,起來看天亮沒,發現天還沒亮,星星非常燦爛。夏卡爾畫作裡的公雞是天明前尚未啼叫的公雞,伴隨天上的月亮,象徵美好的夜晚與夢境。公雞深情的看著新婚夫妻,有種守護的意味。現實太過傷痛,不想醒過來。

1976年的「夫婦」仍然重現了故鄉題材,但是這幅畫的透視很特別,停格逐漸推遠模糊。夏卡爾自己也知道這樣反覆出現的故鄉元素逐漸模糊。

90歲的畫作「太陽神之子費頓」來自希臘神話,駕金馬車被燒死的費頓。是很哀傷的故事(希臘神話裡的英雄都是悲劇英雄),但是即使明知會被燒死,能駕金馬車飛翔,就算是一兩秒也好。90歲的夏卡爾仍想飛起來。

晚年夏卡爾接了很多表演藝術、公共藝術的工作。這時他的畫賣得非常好,他想回到「工匠」的身份,用自己的手去做些什麼,而不只是「畫下去就是錢」,因此做了陶盤、屏風,乃至於大教堂的彩繪玻璃,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他的作品,而不是高價賣出卻只能讓一兩個人看見。晚年他也創作繪本給孩子們閱讀,演講的最後一張影像是年邁的夏卡爾的手,正在繪製給孩子看的繪本。

這是值得致意的一雙手。

夏卡爾寧願活在愛與美中,用藝術補償現實人生的苦難。這也是他留給整個世界最美好的禮物。

【電影】第四張畫

因緣際會拿到免費電影票,看之前啥也不曉得,衝著戴立忍就決定去看了。

結果片子開始我才發現,導演是鍾孟宏,紀錄片「醫生」的導演。當場心跳漏了一拍——那是一部很好看但是讓人非常不舒服的紀錄片。

而第四張畫,很好看,也的確讓人很不舒服。

戴立忍演得好,好到讓我不寒而慄。每個角色都好,看完只有跳不出的顫抖和無奈。

是值得推薦的電影。但不是讓人開心的電影。看完心情沉重無法入睡(所以現在還醒著,不寫寫部落格睡不著)。

想看的人請做好心理準備。

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展覽】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

最近看了歷史博物館的「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

瀋陽故宮博物院是國立歷史博物館在大陸第四座「姊妹博物館」。瀋陽故宮又名「盛京皇宮」,史家稱為「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一朝」是大清皇朝,「兩代」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瀋陽故宮佔地約2萬坪,現有古建築114座,在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次展覽這次引進六王一后(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極、清世祖福林(順治)、清聖祖仁皇帝玄燁(康熙)、清世宗憲皇帝胤禛(雍正)、清高宗弘曆(乾隆)、以及孝莊文皇后)的124組文物,其中24件為一級國家文物,分成五大主題:「女真──滿族的崛起」、「白山黑水的戰士」、「後妃佳麗風華」、「君臨天下」、「宮廷御用雅賞」。全票250元,我買的是「憑花博門票享優惠」的190元優惠票。

展覽10:00開始,我先進去看,再出來到入口處跟11:00的團體語音導覽(租借器材設備費20元,10:30就可以預約報到)。下面記錄我印象深刻的展覽品或覺得有趣的導覽內容,圖片及部份文字來自特展官方網站(現場不能攝影,導覽解說員歡迎我們到官網找展品圖片)。

一、「女真──滿族的崛起」

六王一后,滿清十二個皇帝卻有十三王朝──皇太極改年號天聰為崇德,所以他一個人有兩個年號。

故事從女真部族的傳說「滿州三仙女起源」開始,「傳說長白山之東布庫里山下,曾有三位仙女在此沐浴,其中的佛庫倫吞食神鶴叼來的果實而懷孕,之後生子取名布庫里雍順。而佛庫倫成為後來滿族人供奉的始祖神。據傳說布庫里雍順乘著母親給予的船,延江而下。來到牡丹江與松花江交會處的斡朵里地方,當時稱此地為三姓,三姓人擁戴布庫里雍順為首領。此傳說反映出女真族始祖所經歷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階段,以及印證了斡朵里是建州女真早期的定居地。」重點來了:清朝的皇帝全都相信這是真的,沒有人告訴他們這只是傳說。(所以不要隨便騙小孩,把神話故事當成史實不是好事啊。)

瀋陽故宮是清朝入關前 (西元1625年至1644年) 所建造的皇宮,後金「汗」努爾哈赤攻佔瀋陽,西元1625年獨排眾議遷都於此,隔年其第八子皇太極繼位,並對皇宮進行改革擴建;康熙、雍正、乾隆等歷代皇帝皆持續擴建。這次展出的大政殿銅雕模型是皇太極時代的正殿,當時的建築群包含八旗(八王)的辦公室,八王議政走民主路線。到了(建築群)中間的康雍時代,前方的議政區讓官員來早朝的時候得越爬越高,反應出當時的極權議政形式;後方居處(鳳凰樓等建築)又比前方的議政區高,居安思危。而建築群左方是乾隆區,房子特別多。(這也反映出乾隆的個性……)

二、白山黑水的戰士

這區從八旗制度開始介紹,以戰場事物為主。


「努爾哈赤御用寶劍」來自明朝,劍未開鋒,沒有上過戰場,據信是明萬曆23年明朝廷敕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的「龍虎將軍劍」,因為保護高麗打贏日本的豐臣秀吉。努爾哈赤早年曾在明朝李成梁帳下當一名小兵,是多小的小兵呢?是幫將軍洗腳的小兵。傳說李成梁自誇腳底有紅痣是富貴之相,努爾哈赤:「那有什麼了不起,我腳底有七顆紅痣」。後來欽天監觀天相認為遼東傳出帝王之氣,可能有變,李成梁想到這個曾經幫他洗腳的腳底有七顆紅痣的小兵,派兵捉拿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拼命奔逃,在大草原上無處可去,正好地上有縫隙,他躲進去,天降大群烏鴉把他蓋住,讓他躲過追兵,這就是傳說中的烏鴉救主。因此瀋陽故宮鳳凰樓前有餵烏鴉的竿子,是為了感謝烏鴉的(同時也要感謝喜鵲,不過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至於八旗,制度由努爾哈赤創建,原本是四旗。其實最早有五個顏色:黃色的土地,白色的水,藍色的天空,紅色的太陽,黑色的鐵,但是黑色在戰場上看不見,又是從黃色的土地裡取得的,就取消了。皇太極時蒙古與漢族來降,進而成立蒙八旗與漢八旗。八旗的地位平等,上三旗為正黃(旗主是皇帝)、鑲黃、正白,在打仗時這三旗由皇帝領軍。其餘稱為下五旗。


八旗甲冑。上衣下裳,開叉在前後方便騎馬,護腋預防抬手攻擊時露出空隙,衣領做在帽子下緣。棉甲是清代的特色,甲片藏在布裡,以銅釘固定,同時銅釘有反光的功能,可以讓軍容壯盛。棉甲重約15公斤,在各朝的盔甲中算是很輕的──宋朝的要30公斤(太驚人了,果然得身強體壯才能上戰場啊)。


「天命年鑄雲板」。看到「雲板」,我腦袋裡浮出來的是紅樓夢中秦可卿過世時報喪音的段落文字。這是努爾哈赤跟明朝學來的警報系統,敵犯時依人數和緊急程度有不同的敲法。同櫥窗裡的信牌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詔書傳遞系統,而「皇帝之寶印牌」是歸降的信物。


「乾隆帝大閱甲冑」。每三年一次的「大閱」閱兵用(另外每年會在南院閱兵)。帽頂上黑黑的那根柱子是貂尾,紅色的部份則是馬尾染紅。窄袖表示不忘本(馬上得天下)。清代的甲片呈長方形,和魚鱗狀的明朝甲片不同。至於「護心鏡」大概裝飾效果大於實用效果(很少有皇帝出征的時候帶頭在前面衝吧),閃亮亮的反光除了壯盛軍容外,敵人攻擊時看到護心鏡上的倒影會有瞬間遲疑,這就是最好的反擊時機。


皇太極御用腰刀。這就是真正上過戰場的,劍刃開鋒,上面有兩道「血槽」。刀鋒入肉時金屬薄片會被肉夾住,很難拔出來,用力拔出時會大量噴血;而血槽製造了刀鋒入肉後的空隙,可以輕易拔出,而且可以讓血液順著血槽流動滴下去,不會噴得到處都是。把科學用在戰爭上是很聰明,但是也讓人覺得好可怕……。

另外覺得很有趣但是找不到照片的「乾隆御用樺皮弓」是反曲弓,弓弦的凹槽在內(一般在外),所以彈力特強。旁邊「福臨(順治)御用牛角弓」則是乾隆小時候用的弓,所以比較小把。滿清皇族教育四歲學騎馬,五歲學拉弓,十二歲之前就要練到文武雙全啊。

三、後妃佳麗風華

這部份展出後宮佳麗的畫像、用品。


無款設色孝莊皇后全身像圖軸。朝服是最正式的服裝(分為朝服、吉服、常服),所以要畫像一定要穿最正式的出來。戴鳳冠,額頭上勒額的那條裝飾只有皇后能用珍珠。不忘本的窄袖,三串朝珠(正中、左、右)。

(找不到圖片)三件朝褂,其中的「石青緙絲五彩金龍棉女朝褂」是朝褂三款固定款式中的第一款,「緙絲」通經斷緯,經線固定後緯線不停換色堆疊上去,雙面圖案相同,這一件要做兩年。另一件「石青緞彩繡平金龍女朝褂」是第三款,刺繡的昇龍有立體感;重點在於,清代的女性朝服可以有龍,並不像其他朝代只有皇上能用。

女性服裝的櫥窗,則是把內衣拿出來展示──分辨內外衣的方式很簡單:內衣下擺不開叉,外衣則會開叉讓內裡露出來。這一櫃華麗到令人讚嘆,每件都有吉祥典故:「藕荷綢彩繡女棉袍」袖口的金魚和衣服上的海棠表示「金玉滿堂」,「黃綢彩繡氅衣」上的梅、竹表示「青梅竹馬」,象徵感情和睦。一件繡滿了蝴蝶的單衣(可以單穿)更是讓人驚歎不已。不過我看到這些很華麗的衣服,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穿這種衣服怎麼做事?」欸,能穿這種衣服的根本什麼事都不用做啊,只要「展示」就好了。


「點翠鳳戲牡丹女帽」。「點翠」是明清的頭飾工藝,以銀、銅質為托,製成植物、鳳凰或其他鳥類形狀的薄片,再用翠鳥的羽毛鑲嵌其上。也就是說,上面那張圖片裡所有閃亮亮的淺藍色,全都來自翠鳥的羽毛。很難想像這樣一頂帽子要用幾隻翠鳥。


「藍緞彩繡暗八仙釘珠料馬蹄底鞋」。「清代宮中後妃所穿。此鞋底部以下中間部分有高高的木跟,外形為馬蹄形狀,俗稱“馬蹄底”旗鞋,鞋口為黑緞,邊上繡平金水紋兩道,釘有彩色料珠,鞋幫在藍緞上彩繡暗八仙圖案,鞋底跟四周鑲有料珠卍壽字、雙錢花紋,上部為蝙蝠紋。」滿族的女子不纏腳,所以這鞋還挺大的,不是三寸金蓮,但是她們也不想把大腳露出來,才發明這種高底鞋把腳藏起來。幾乎不穿高跟鞋的我,覺得這太可怕了,穿這種鞋是要怎麼走路啊?還是反正後宮的妃子哪兒也不能去,根本都不用走路?

四、君臨天下



皇太極御用鹿角椅。「此椅製作于後金天聰至清崇德年間(1627—1643)。質地為角、木結構。椅上部以鹿角製成靠背形狀,鹿角共12支叉,4叉作為與椅交合的支柱,8叉以靠背為中心分開,左右各4叉,八叉鹿角勻稱地向四下張開。椅下部為木制,椅面呈長方形,椅心以棕繩編織,椅座四周開光,四腿外加護板並浮雕花卉,塗以金紅色漆面,椅腿下部為四足托泥式。椅前下有木制腳踏。椅背正中刻有乾隆十九年(1754)清高宗弘曆禦制詩一首“彎弓曾逐鹿,制器擬乘龍。七寶何須羨,八叉良足供。庫藏常古質,山養勝新茸。那敢端然坐,千秋示儉恭。”後題“敬詠太宗文皇帝所制鹿角椅一律。乾隆甲戊秋七月御筆”,款下方有“乾隆”連珠印。」重點:這是明朝時製作的椅子,是明朝的式樣,木頭只是雜木。椅子上紅木的部份都是超級愛加工的乾隆加上去做裝飾的。這椅子真的很有氣勢,到底是要多大的鹿才會有這麼大的角啊?

(找不到照片)「乾隆帝御用紅漆雕龍金交椅」。交椅是折疊椅,可以收起來帶著走(皇帝走到哪坐到哪,只有皇帝能坐──當然他不用自己扛椅子啦),我查到的資料說交椅由北方游牧民族傳入中原,所以又稱為胡床。這把交椅是紅木材質,清朝的樣式,屬乾隆時期的風格。


「乾隆明黃芝麻紗彩繡平金龍袍」。「此袍為明黃色,圓領右大襟,馬蹄袖,裾四開,領袖石青緞鑲邊,在紗地繡金龍九條。飾有十二章,間以五色雲蝠紋,下幅為八寶立水紋。銅扣四個。」櫥窗裡共展出五件龍袍,這件紗質的是夏季穿的,很薄。龍袍的窄袖表示不忘本,馬蹄袖用來保暖,平常在室內翻起,皇上接見時要放下(就是清宮劇裡演的要先撢袖子才跪下啦),袍長從領口到腳底(蓋腳)。九條龍呢?前3後3肩2,衣服翻開裡面還有1隻,傳說「皇上本身就是龍,所以衣服只有8條」並不正確。「裾四開」只有皇上可以這樣開,官員2開,平民百姓不能開(那怎麼行動啊?)。另外,乾隆和嘉慶的龍袍相比,正中央的龍在前者的眼睛比較小,有上門牙,下方的「水」比較低;後者的龍眼睛大,據說越晚期的龍眼睛越大,越來越可愛,有Q版的感覺。

展場也有皇帝的辦公室,從屏風、香爐到龍椅一映俱全。在上位者接見下屬裝神秘的必要條件:1.墊高讓人仰望;2.燒香煙霧繚繞。我只覺得看到那麼多香爐暖爐的,即使北方天冷非燒香燒火保暖不可,那麼多懸浮微粒還是讓人有呼吸困難的感覺啊。

五、宮廷御用雅賞

這部份展出宮廷裡的器物。比較有趣的幾件都上過新聞,像是「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銀鍍金壽字火碗」(小火鍋)、「綠鯊魚皮鞘骨箸解食刀」(環保餐具組)。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官網找不到照片的樂器。

「乾隆款朱漆描金雲龍紋排簫」現場沒解說,樂器本身16音,上書音律名稱;網路資料是這樣說的:「紅漆描金雲龍紋排簫 ,清康熙,通高33.7cm,寬35.8cm,厚3.3cm。 管內徑0.9cm,外徑1.3cm。 清宮舊藏。排簫竹質,16管,管面各書描金律名,16管之律名按其陽律、陰呂分別排開。 自左而右分別書倍夷則、倍無射、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兩倍律、六正律皆屬陽律。 自右而左分別書倍南呂、倍應鐘、大呂、夾鍾、仲呂、林鍾、南呂、應鐘,兩倍呂、六正呂皆屬陰呂。 16管之管徑一致,但管長卻各不相同,倍夷最長,應鐘最短。 其排列規律為兩外側者最長,向中間長度依次遞減。 每管之上端斜削一吹口,各管依長度不同而單獨發音。 16管鑲插於形如茶几的木製套架之上。 排簫通體髹朱漆,木套架兩面以描金雲龍紋裝飾,“康熙御製”描金四字款位於16款律名襲正中,套架下部正中嵌圓環,垂五彩流蘇。」我一直都很喜歡排蕭,這件文物也的確是非常漂亮的樂器。雖然沒去查音律該怎麼對應到今日的音階,但看到上面書寫音律名稱覺得實在有趣。

「雙龍紐攫珠龍「無射」編鐘」。我從高中知道有編鐘和編罄這樣的樂器以來,就一直在幻想如果家裡可以擺一套有多好(真的是幻想)。而「金漆彩繪瑟」也是很漂亮的樂器,25絃。看到「瑟」就會忍不住想到高中時很愛李商隱的「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


「郎世寧設色竹蔭西靈圖軸」。「此畫設色。翠竹二株,瓜藤縈纏,瓜裂欲滴。西靈凝視前方花草數株,呈淺灰色。右下宋體楷書:臣郎士寧恭繪。右上角“怡親王寶”朱文方印。」有趣的地方在於這是西方來的狗,而且郎世寧的這幅畫還是用西方技法,強調明暗陰影立體感;越到後期他的畫越來越平面,因為中國的皇帝不喜歡人臉上有陰影,認為這不吉祥。導覽員說清朝皇帝讓傳教士忙著為帝王服務沒空去傳教,是他們打壓宗教自由的手段;郎世寧很怕雍正,簽名也簽超級小(在畫的右下角,真的很小)。旁邊另有一幅郎世寧的松鶴圖,丹頂鶴的羽毛紋理栩栩如生。


「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此件為清中期製造,銅胎鎏金。正方形。蓋為折疊,蓋上有兩個圓形鏤空壽字紋,整個器物在施藍色地子上繪有白、紅、藍、綠、黃色纏枝蓮花卉。器身雙鎏金黃色弦紋,餘地飾白、藍、綠、黃色花紋,兩側在雙弦紋種均設有鎏金半圓雲紋活環雙耳。這件冰箱是皇帝貯藏食物之用,是御用之用。」掐絲琺瑯的製作非常費工,要用金屬線做圖案,焊接,填琺瑯釉料,低溫燒製;因為不同色琺瑯釉料的熱縮比不同,燒出來會有空隙,必須反覆填釉料燒製。

最後記一下「章補」,雖然我沒去看章補特展。文官用的是禽鳥:仙鶴、錦雞、孔雀、鴛鴦、白鷴、鷺鷥、鸂鷘、鵪鶉、藍雀;武官用的是猛獸:麒麟、獅、豹、虎、熊、彪、犀牛(七、八品皆用犀牛)、海馬。會場的武官章補圖案可愛到讓人很難想像這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武官身上的圖案啊。

整個展覽我看了超過四個小時,其中一個半小時跟團體導覽,聽完以後又自己重看一遍;因為預算有限就沒再租個人語音導覽(100元)了。如果喜歡歷史文物的,這次展覽真的很值得一看。強力推薦!
 
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 METAMUSE ] : Code Name BlackCat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