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舞台劇】隔壁親家

下午在小柯的超級用力努力賣力猛力推薦下,到國父紀念館看了音樂劇隔壁親家。下面直接copy官網的劇情簡介。

「宜蘭水底寮原是偏僻安寧祥和的村莊由於氣候的調教,水底寮的村民馴良如一群水牛。村民們世代過著樂天知命的生活,直到外來人事衝擊、現代化腳步入侵,打破了居民單純平靜的生活規律,也造成人性的不安與騷動。主角石龍伯是守舊派村民的代表人物,土地重畫後,他的旱田被畫為水田,生活得到改善。石龍伯和妻子阿蕉有三個兒子:天賜、天保、天養,其中天養還是全村唯一的大學生,石龍伯因此辛苦得很驕傲、很體面。

另一位主角粗皮雄則是石龍伯的鄰居,兩人從小一起長大,是非常要好的莫逆之交。但土地重劃後,只分得三分多旱田,不但生活條件產生差距,一心想生兒子的妻子含笑,卻一連生下招治、迎治、連治三個「查某回」。

兩家本來是要好的隔壁親家,妻子們懷孕時更指腹為婚,把長子天賜和長女招治配成雙。但招治長大後因發燒瞎了一眼,石龍伯竟然悔婚,慫恿天賜另娶他人,兩家從此翻臉成陌路人,即使見面也視若無睹。但命運是神奇的,有時會忽然逆轉,原本占盡「優勢」的石龍伯,命運有了轉變。先是招治嫁給一個外省人,而粗皮雄經外省女婿介紹當上鄉農會工友,有固定收入且生活日漸變好,種花、納涼日子規律且悠閒,讓其他村民羨慕不已。石龍伯眼見粗皮雄日益發達,內心變得更加難受,妒火中燒的他性格也起了變化。而原本次子天保和粗皮雄次女迎治感情很好,兩人相約到臺北打拚事業,但迫於現實環境,兩人在臺北的工作並不順利。迎治後來進入聲色場所,兩人感情因此生變、最後分手。天保入伍後,迎治反而愈來愈活躍,成為粗皮雄家的搖錢樹,最後嫁給一個美國黑人,黑人怪異的長相造成純樸鄉下一陣風波,但全村把黑人奉為上賓,給足粗皮雄面子,卻也讓石龍伯的羞憤火上加油。

讓石龍伯更難堪的,則是他最引以為傲、讀大學的三兒子天養,卻愛上只是女工的粗皮雄三女連治,連治因被任職的工廠小開追求,身價大漲,眼看就要嫁入有錢大戶。最後,石龍伯家裡那頭與自己感情深厚的老水牛,又因粗皮雄家新居落成放鞭炮,受到驚嚇而扯斷鼻子,石龍伯忍痛把牛賣給「牛灶」,換取天養的大學註冊費。此時兩家的競爭態勢,石龍伯幾乎一敗塗地,內心的孤單不言可喻。

眼看兩家心結愈結愈深,似乎永無回頭之勢。究竟彼此要如何化解陳年積怨,尋回當年和諧互信的初心?而有情人是否能克服阻礙終成眷屬?一部在臺灣流傳數年的老故事,將有一個最不一樣的溫暖結局。」

「演員:石龍伯:澎恰恰 飾/粗皮雄:許效舜 飾/李迎治:洪瑞襄 飾/石天保:程伯仁 飾/石天養:江翊睿 飾/李招治:張世珮 飾/村長、樂隊領班:陳何家 飾/李連治:鍾筱丹 飾/石天賜、孫營長:謝怡安 飾/何雅郎、村民、客人:葉文豪 飾/鄧國恩、老大、村民:曾志遠 飾/阿蕉、村民、舞女:林芸丞 飾/含笑、村民、舞女:李羿萱 飾/阿霞、舞女:陳祈伶 飾/警察、管區:葉百恂 飾/六婆、合音、女群眾:林姿吟 飾/三姑、樂隊:張仰瑄 飾/媒婆、樂隊:蔡景馨 飾/郵差、士兵、流氓、男群眾:徐詣帆 飾/村民、合音、女群眾:陳品伶 飾/農夫、士兵、流氓、男群眾:沈志安 飾/石龍仔、阿明、流氓:廖翊呈 飾/粗皮仔、樂隊、小朋友:曾無盡 飾」

很有厚度也很精彩的一齣戲。兩位領銜主演的老將功力深厚不在話下,年輕演員的歌喉令人讚嘆(尤其是演天養的江翊睿,我得承認我完全不知道他是誰,但是他的歌聲真的好動人)。台語不是很輪轉的我,尤其喜歡「一樣堅持要用台語演戲的吳念真導演戲劇系列」沒有的字幕服務。看戲看到哭對我來說不是新聞,幾個釋放情緒的點,像是天養在車站唱歌形容石龍伯是家裡的水牛,或者最後的感人結局,我哭得淅哩嘩啦都是理所當然;但是我居然在全場爆笑的時候忍不住在擦眼淚,這就是新聞了──「你就當作這是牛留給你的手尾錢」。就是這一句,我不但笑不出來,反而覺得要賣牛交學費真的太令人傷心了。

好啦我知道我哭點真的很低,而且低在很奇怪的地方。(攤手)

看這齣戲,也忍不住會跟吳念真導演的人間條件系列相比。不管是這齣隔壁親家還是人間條件,都是貼近人心的小人物小故事,都非常好看,很有厚度,後勁也很強;硬要說的話,我更喜歡人間條件系列(噯,吳導可不可以考慮一下加個字幕服務台語不夠好的觀眾?)。

隔壁親家在台北的演出已經結束,應該還有中南部場次,值得一看。最後還是想順便推薦今年破紀錄要聯演的人間條件全系列,更不能錯過(這也算是偷渡廣告吧?)。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展覽】莫內花園

清明假期,也看了北美館展出中的莫內花園。(礙於時間限制與展覽性質,這篇文章只是非常簡單的觀展心得,沒有什麼詳盡的筆記。)

莫內終其一生追求的是記錄光影和空氣的流動,繪畫主題不是重點(本來只要畫2幅的乾草堆變成25幅的系列作,有種「包圍曝光」兼「包圍白平衡」的效果)。我跟了非常精彩的定時團體導覽,導覽過程中有相當一部份是在教大家要從哪裡看與怎麼看莫內的畫,內容又是在畫什麼,這很難做筆記;畫家的繪畫筆觸當然會隨時期改變,不過也不是我想記錄的重點。我要記的重點是,看莫內的畫要退非常遠,站太近什麼都看不出來──被朋友開玩笑說近看像切開水煮蛋的睡蓮,遠看找對角度會超立體的整個跳出紙面!

所以我們聽完導覽,回頭重新看畫的時候不斷的從每幅畫的遠方找角度,真的都要退很遠才看得懂他在畫什麼(而且找到角度看懂以後會大受感動)。

美術館應該要像舞台劇的道具定位指示一樣,在地面拉指示標線標出每一幅畫的最佳觀賞位置才對。

對我而言,畫作的感動難以言說,不像音樂或歷史文物那麼容易用文字描述。我只能說,我喜歡印象派,這個展覽也相當值得一看。

強力推薦。

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演講】蔣勳講座:夏卡爾的愛與美

下午聽了蔣勳老師的演講:「夏卡爾的愛與美」。非常感動。下面是我的聽講筆記。

夏卡爾(1887-1985)在他98年的人生中遇過很多歷史的災難(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俄國大革命,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他的畫裡完全沒有這些關於戰爭或屠殺陰暗的控訴,只有愛與美。

現實的苦難,用藝術來補償。

夏卡爾是白俄羅斯人(故鄉位於維台普斯克),也是猶太人。這兩項要素在他的畫裡不斷重複出現。父親是魚販,祖父是屠夫,他選擇藝術之路,遇到不小的阻力。猶太人是流浪的民族,有根深蒂固的文化、家族記憶,無論在哪裡都堅持自己的文化;猶太人的宗教信仰是舊約聖經,舊約聖經裡充滿了各式的災難,都是神的試煉;暴力、殘酷、慈悲,是神性,也是人性。「我不可以猜測我的神」,是猶太民族在經歷這麼多苦難時的信念。(維台普斯克的猶太人數由原本的22萬人經過二次世界大戰後僅剩183人,多可怕的屠殺!)

白俄羅斯位於波蘭和俄國之間,是俄國對外(德、法)的文化窗口,相當有文學藝術素養的地區。夏卡爾的少年時代,法國已經蓋了艾菲爾鐵塔,但是俄國仍在沙皇時期,尚未革命。1907年,19歲的夏卡爾到聖彼得堡求學,Yehuda Pen老師幫他畫了一張素描,透露出年少意氣風發與不凡(也看得出老師對他的疼愛)。1908年夏卡爾的畫作有高更與梵谷的平塗技巧,也有馬蒂斯的用色──這些元素來自在歐洲經商大量買畫帶回俄羅斯的商人,讓夏卡爾呼吸到前衛的空氣。

改變他一生的,則是Bakst。1911年,Bakst帶著23歲的夏卡爾到巴黎。20世紀初的巴黎文化和俄羅斯舞團 Ballets Russes Diaghilev 舞團息息相關,Bakst帶夏卡爾和畢卡索去幫舞團畫背景(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和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都是為了這個舞團所寫的音樂)。這個時期的夏卡爾大量吸取音樂、文學、舞蹈和繪畫,受到20世紀初重新詮釋希臘神話的影響,也受到立體派稜面分割畫法、馬蒂斯野獸派用色的影響。

然而,每個藝術家都有「技法」和「人」兩部分,「人」的部分,是心裡存留最深刻的記憶。畫家生命中「人」的部分才是主體,藝術是「人」和「美術」的平衡。夏卡爾嘗試各種畫風,想家時畫的故鄉依然是「人」的這一面,沒有立體派,沒有野獸派的技法。

1913年,夏卡爾回故鄉,打算迎娶 Bella 後回巴黎。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這一回家就困了8年才再次離開俄國。1923年他回到巴黎,發現當年留在巴黎的畫作因戰亂佚散(朋友以為他已經死亡,把許多畫賣掉了),因此他憑記憶重畫許多畫作,這在藝術史上非常少見。夢境裡的模糊與空白其實是很美的,比對夏卡爾不同時期的同一主題畫作,可以看出一些心境上的變化。

1915年的「生日」記錄了Bella送花給他時他整個人飛起來的狂喜。即使在世界大戰中,在戰爭的醜惡中,這個世界還有Bella,有花,有Bella帶來的點心,就可以飛起來(這幅畫,1923年有重繪,也有素描稿和粉彩的快速版本)。在這樣動盪的時局與人生中,夏卡爾常常退回自己小小的世界尋求個人的完整,對比作品反應史事的畢卡索有很大的不同。夏卡爾把快樂等同輕盈,憂傷等同沈重,是第一個把夢境畫出來的畫家。(「飛起來」則是後來超現實主義的濫觴。)

只要心靈比肉體輕盈,就可以飛起來。

人一生中能飛起起來的時刻可能只有兩秒鐘,但是若不記下來,你會以為你一輩子沒有飛起來過。要延長飛起來的時間和記憶,這讓我們能面對人生中崩潰的時刻。

1915年的畫作,抱著Bella 飛在故鄉上空(有些憂傷),鉅細靡遺的描繪維台普斯克的細節:教堂、圍籬、河流。這些元素形成「停格」,是生命中重要的記憶;這時他已經打算要離開故鄉,維台普斯克後來也成了一輩子回不去的故鄉。而維台普斯克的元素(尤其是教堂)也在夏卡爾一生的畫中反覆不停出現。

在看夏卡爾的畫時,希望大家能找回自己生命的停格。如果你的人生要用兩個小時的電影來呈現,有哪些畫面是你絕對不願意剪掉的?那就是你的停格。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生命的停格,有特殊的意義。去找出來。

另一個在夏卡爾畫作中反覆出現的重要元素,是屋頂上的提琴手。這是鄉愁。猶太的故事裡,無論白天再怎麼痛苦,晚上都會從屋頂上傳來提琴的催眠曲,這樣的聲音在猶太文化裡是哀傷時刻重要的撫慰,也是民族的記憶救贖。夏卡爾將這個故事創成符號「屋頂上的提琴手」,之後也被拍成電影。許多畫裡出現這樣的符號,提供撫慰;1933年猶太人遭到大屠殺,夏卡爾的畫作「孤獨」(以及後來部分畫作)裡只剩下瘖啞的小提琴,提琴手不見了。從提琴或提琴手,可以看出夏卡爾的心情。

夏卡爾的畫裡有香味的氣氛,用色也帶有情緒。1913年剛到巴黎,畫中有立體派的技法,情緒是新奇與陌生。1928年的「艾菲爾鐵塔的新婚夫婦」則是安定的象徵,溫暖而快樂。到了1930年(1928年舉家逃出巴黎)「即將結婚的愛侶」則是劫後餘生的另一個停格:一輩子都要緊緊抱住Bella。

1944年Bella 在紐約過世,夏卡爾有好一段時間無法作畫,是他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刻。1949年的畫「藍翼的時鐘」用了大量冷色調,黯淡,故鄉,是整理自己的過程。同年「華蓋下的新娘」Bella的正臉和新戀情Virginia 的側臉交疊,他依然是帶著對Bella的愛繼續往前走。愛情不是一刀兩斷的分隔;「奧哲瓦之夜」擁抱新娘的情緒也很複雜,帶著一點點愧疚和罪惡感。

這次故宮展覽的另一個重點,則是動物主題。公雞和新婚夫婦,讓人想到詩經:「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女生說公雞叫了,天要亮了;男生說沒有,雞沒叫。於是兩個人打賭,起來看天亮沒,發現天還沒亮,星星非常燦爛。夏卡爾畫作裡的公雞是天明前尚未啼叫的公雞,伴隨天上的月亮,象徵美好的夜晚與夢境。公雞深情的看著新婚夫妻,有種守護的意味。現實太過傷痛,不想醒過來。

1976年的「夫婦」仍然重現了故鄉題材,但是這幅畫的透視很特別,停格逐漸推遠模糊。夏卡爾自己也知道這樣反覆出現的故鄉元素逐漸模糊。

90歲的畫作「太陽神之子費頓」來自希臘神話,駕金馬車被燒死的費頓。是很哀傷的故事(希臘神話裡的英雄都是悲劇英雄),但是即使明知會被燒死,能駕金馬車飛翔,就算是一兩秒也好。90歲的夏卡爾仍想飛起來。

晚年夏卡爾接了很多表演藝術、公共藝術的工作。這時他的畫賣得非常好,他想回到「工匠」的身份,用自己的手去做些什麼,而不只是「畫下去就是錢」,因此做了陶盤、屏風,乃至於大教堂的彩繪玻璃,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他的作品,而不是高價賣出卻只能讓一兩個人看見。晚年他也創作繪本給孩子們閱讀,演講的最後一張影像是年邁的夏卡爾的手,正在繪製給孩子看的繪本。

這是值得致意的一雙手。

夏卡爾寧願活在愛與美中,用藝術補償現實人生的苦難。這也是他留給整個世界最美好的禮物。

【電影】第四張畫

因緣際會拿到免費電影票,看之前啥也不曉得,衝著戴立忍就決定去看了。

結果片子開始我才發現,導演是鍾孟宏,紀錄片「醫生」的導演。當場心跳漏了一拍——那是一部很好看但是讓人非常不舒服的紀錄片。

而第四張畫,很好看,也的確讓人很不舒服。

戴立忍演得好,好到讓我不寒而慄。每個角色都好,看完只有跳不出的顫抖和無奈。

是值得推薦的電影。但不是讓人開心的電影。看完心情沉重無法入睡(所以現在還醒著,不寫寫部落格睡不著)。

想看的人請做好心理準備。

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展覽】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

最近看了歷史博物館的「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

瀋陽故宮博物院是國立歷史博物館在大陸第四座「姊妹博物館」。瀋陽故宮又名「盛京皇宮」,史家稱為「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一朝」是大清皇朝,「兩代」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瀋陽故宮佔地約2萬坪,現有古建築114座,在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次展覽這次引進六王一后(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極、清世祖福林(順治)、清聖祖仁皇帝玄燁(康熙)、清世宗憲皇帝胤禛(雍正)、清高宗弘曆(乾隆)、以及孝莊文皇后)的124組文物,其中24件為一級國家文物,分成五大主題:「女真──滿族的崛起」、「白山黑水的戰士」、「後妃佳麗風華」、「君臨天下」、「宮廷御用雅賞」。全票250元,我買的是「憑花博門票享優惠」的190元優惠票。

展覽10:00開始,我先進去看,再出來到入口處跟11:00的團體語音導覽(租借器材設備費20元,10:30就可以預約報到)。下面記錄我印象深刻的展覽品或覺得有趣的導覽內容,圖片及部份文字來自特展官方網站(現場不能攝影,導覽解說員歡迎我們到官網找展品圖片)。

一、「女真──滿族的崛起」

六王一后,滿清十二個皇帝卻有十三王朝──皇太極改年號天聰為崇德,所以他一個人有兩個年號。

故事從女真部族的傳說「滿州三仙女起源」開始,「傳說長白山之東布庫里山下,曾有三位仙女在此沐浴,其中的佛庫倫吞食神鶴叼來的果實而懷孕,之後生子取名布庫里雍順。而佛庫倫成為後來滿族人供奉的始祖神。據傳說布庫里雍順乘著母親給予的船,延江而下。來到牡丹江與松花江交會處的斡朵里地方,當時稱此地為三姓,三姓人擁戴布庫里雍順為首領。此傳說反映出女真族始祖所經歷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階段,以及印證了斡朵里是建州女真早期的定居地。」重點來了:清朝的皇帝全都相信這是真的,沒有人告訴他們這只是傳說。(所以不要隨便騙小孩,把神話故事當成史實不是好事啊。)

瀋陽故宮是清朝入關前 (西元1625年至1644年) 所建造的皇宮,後金「汗」努爾哈赤攻佔瀋陽,西元1625年獨排眾議遷都於此,隔年其第八子皇太極繼位,並對皇宮進行改革擴建;康熙、雍正、乾隆等歷代皇帝皆持續擴建。這次展出的大政殿銅雕模型是皇太極時代的正殿,當時的建築群包含八旗(八王)的辦公室,八王議政走民主路線。到了(建築群)中間的康雍時代,前方的議政區讓官員來早朝的時候得越爬越高,反應出當時的極權議政形式;後方居處(鳳凰樓等建築)又比前方的議政區高,居安思危。而建築群左方是乾隆區,房子特別多。(這也反映出乾隆的個性……)

二、白山黑水的戰士

這區從八旗制度開始介紹,以戰場事物為主。


「努爾哈赤御用寶劍」來自明朝,劍未開鋒,沒有上過戰場,據信是明萬曆23年明朝廷敕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的「龍虎將軍劍」,因為保護高麗打贏日本的豐臣秀吉。努爾哈赤早年曾在明朝李成梁帳下當一名小兵,是多小的小兵呢?是幫將軍洗腳的小兵。傳說李成梁自誇腳底有紅痣是富貴之相,努爾哈赤:「那有什麼了不起,我腳底有七顆紅痣」。後來欽天監觀天相認為遼東傳出帝王之氣,可能有變,李成梁想到這個曾經幫他洗腳的腳底有七顆紅痣的小兵,派兵捉拿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拼命奔逃,在大草原上無處可去,正好地上有縫隙,他躲進去,天降大群烏鴉把他蓋住,讓他躲過追兵,這就是傳說中的烏鴉救主。因此瀋陽故宮鳳凰樓前有餵烏鴉的竿子,是為了感謝烏鴉的(同時也要感謝喜鵲,不過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至於八旗,制度由努爾哈赤創建,原本是四旗。其實最早有五個顏色:黃色的土地,白色的水,藍色的天空,紅色的太陽,黑色的鐵,但是黑色在戰場上看不見,又是從黃色的土地裡取得的,就取消了。皇太極時蒙古與漢族來降,進而成立蒙八旗與漢八旗。八旗的地位平等,上三旗為正黃(旗主是皇帝)、鑲黃、正白,在打仗時這三旗由皇帝領軍。其餘稱為下五旗。


八旗甲冑。上衣下裳,開叉在前後方便騎馬,護腋預防抬手攻擊時露出空隙,衣領做在帽子下緣。棉甲是清代的特色,甲片藏在布裡,以銅釘固定,同時銅釘有反光的功能,可以讓軍容壯盛。棉甲重約15公斤,在各朝的盔甲中算是很輕的──宋朝的要30公斤(太驚人了,果然得身強體壯才能上戰場啊)。


「天命年鑄雲板」。看到「雲板」,我腦袋裡浮出來的是紅樓夢中秦可卿過世時報喪音的段落文字。這是努爾哈赤跟明朝學來的警報系統,敵犯時依人數和緊急程度有不同的敲法。同櫥窗裡的信牌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詔書傳遞系統,而「皇帝之寶印牌」是歸降的信物。


「乾隆帝大閱甲冑」。每三年一次的「大閱」閱兵用(另外每年會在南院閱兵)。帽頂上黑黑的那根柱子是貂尾,紅色的部份則是馬尾染紅。窄袖表示不忘本(馬上得天下)。清代的甲片呈長方形,和魚鱗狀的明朝甲片不同。至於「護心鏡」大概裝飾效果大於實用效果(很少有皇帝出征的時候帶頭在前面衝吧),閃亮亮的反光除了壯盛軍容外,敵人攻擊時看到護心鏡上的倒影會有瞬間遲疑,這就是最好的反擊時機。


皇太極御用腰刀。這就是真正上過戰場的,劍刃開鋒,上面有兩道「血槽」。刀鋒入肉時金屬薄片會被肉夾住,很難拔出來,用力拔出時會大量噴血;而血槽製造了刀鋒入肉後的空隙,可以輕易拔出,而且可以讓血液順著血槽流動滴下去,不會噴得到處都是。把科學用在戰爭上是很聰明,但是也讓人覺得好可怕……。

另外覺得很有趣但是找不到照片的「乾隆御用樺皮弓」是反曲弓,弓弦的凹槽在內(一般在外),所以彈力特強。旁邊「福臨(順治)御用牛角弓」則是乾隆小時候用的弓,所以比較小把。滿清皇族教育四歲學騎馬,五歲學拉弓,十二歲之前就要練到文武雙全啊。

三、後妃佳麗風華

這部份展出後宮佳麗的畫像、用品。


無款設色孝莊皇后全身像圖軸。朝服是最正式的服裝(分為朝服、吉服、常服),所以要畫像一定要穿最正式的出來。戴鳳冠,額頭上勒額的那條裝飾只有皇后能用珍珠。不忘本的窄袖,三串朝珠(正中、左、右)。

(找不到圖片)三件朝褂,其中的「石青緙絲五彩金龍棉女朝褂」是朝褂三款固定款式中的第一款,「緙絲」通經斷緯,經線固定後緯線不停換色堆疊上去,雙面圖案相同,這一件要做兩年。另一件「石青緞彩繡平金龍女朝褂」是第三款,刺繡的昇龍有立體感;重點在於,清代的女性朝服可以有龍,並不像其他朝代只有皇上能用。

女性服裝的櫥窗,則是把內衣拿出來展示──分辨內外衣的方式很簡單:內衣下擺不開叉,外衣則會開叉讓內裡露出來。這一櫃華麗到令人讚嘆,每件都有吉祥典故:「藕荷綢彩繡女棉袍」袖口的金魚和衣服上的海棠表示「金玉滿堂」,「黃綢彩繡氅衣」上的梅、竹表示「青梅竹馬」,象徵感情和睦。一件繡滿了蝴蝶的單衣(可以單穿)更是讓人驚歎不已。不過我看到這些很華麗的衣服,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穿這種衣服怎麼做事?」欸,能穿這種衣服的根本什麼事都不用做啊,只要「展示」就好了。


「點翠鳳戲牡丹女帽」。「點翠」是明清的頭飾工藝,以銀、銅質為托,製成植物、鳳凰或其他鳥類形狀的薄片,再用翠鳥的羽毛鑲嵌其上。也就是說,上面那張圖片裡所有閃亮亮的淺藍色,全都來自翠鳥的羽毛。很難想像這樣一頂帽子要用幾隻翠鳥。


「藍緞彩繡暗八仙釘珠料馬蹄底鞋」。「清代宮中後妃所穿。此鞋底部以下中間部分有高高的木跟,外形為馬蹄形狀,俗稱“馬蹄底”旗鞋,鞋口為黑緞,邊上繡平金水紋兩道,釘有彩色料珠,鞋幫在藍緞上彩繡暗八仙圖案,鞋底跟四周鑲有料珠卍壽字、雙錢花紋,上部為蝙蝠紋。」滿族的女子不纏腳,所以這鞋還挺大的,不是三寸金蓮,但是她們也不想把大腳露出來,才發明這種高底鞋把腳藏起來。幾乎不穿高跟鞋的我,覺得這太可怕了,穿這種鞋是要怎麼走路啊?還是反正後宮的妃子哪兒也不能去,根本都不用走路?

四、君臨天下



皇太極御用鹿角椅。「此椅製作于後金天聰至清崇德年間(1627—1643)。質地為角、木結構。椅上部以鹿角製成靠背形狀,鹿角共12支叉,4叉作為與椅交合的支柱,8叉以靠背為中心分開,左右各4叉,八叉鹿角勻稱地向四下張開。椅下部為木制,椅面呈長方形,椅心以棕繩編織,椅座四周開光,四腿外加護板並浮雕花卉,塗以金紅色漆面,椅腿下部為四足托泥式。椅前下有木制腳踏。椅背正中刻有乾隆十九年(1754)清高宗弘曆禦制詩一首“彎弓曾逐鹿,制器擬乘龍。七寶何須羨,八叉良足供。庫藏常古質,山養勝新茸。那敢端然坐,千秋示儉恭。”後題“敬詠太宗文皇帝所制鹿角椅一律。乾隆甲戊秋七月御筆”,款下方有“乾隆”連珠印。」重點:這是明朝時製作的椅子,是明朝的式樣,木頭只是雜木。椅子上紅木的部份都是超級愛加工的乾隆加上去做裝飾的。這椅子真的很有氣勢,到底是要多大的鹿才會有這麼大的角啊?

(找不到照片)「乾隆帝御用紅漆雕龍金交椅」。交椅是折疊椅,可以收起來帶著走(皇帝走到哪坐到哪,只有皇帝能坐──當然他不用自己扛椅子啦),我查到的資料說交椅由北方游牧民族傳入中原,所以又稱為胡床。這把交椅是紅木材質,清朝的樣式,屬乾隆時期的風格。


「乾隆明黃芝麻紗彩繡平金龍袍」。「此袍為明黃色,圓領右大襟,馬蹄袖,裾四開,領袖石青緞鑲邊,在紗地繡金龍九條。飾有十二章,間以五色雲蝠紋,下幅為八寶立水紋。銅扣四個。」櫥窗裡共展出五件龍袍,這件紗質的是夏季穿的,很薄。龍袍的窄袖表示不忘本,馬蹄袖用來保暖,平常在室內翻起,皇上接見時要放下(就是清宮劇裡演的要先撢袖子才跪下啦),袍長從領口到腳底(蓋腳)。九條龍呢?前3後3肩2,衣服翻開裡面還有1隻,傳說「皇上本身就是龍,所以衣服只有8條」並不正確。「裾四開」只有皇上可以這樣開,官員2開,平民百姓不能開(那怎麼行動啊?)。另外,乾隆和嘉慶的龍袍相比,正中央的龍在前者的眼睛比較小,有上門牙,下方的「水」比較低;後者的龍眼睛大,據說越晚期的龍眼睛越大,越來越可愛,有Q版的感覺。

展場也有皇帝的辦公室,從屏風、香爐到龍椅一映俱全。在上位者接見下屬裝神秘的必要條件:1.墊高讓人仰望;2.燒香煙霧繚繞。我只覺得看到那麼多香爐暖爐的,即使北方天冷非燒香燒火保暖不可,那麼多懸浮微粒還是讓人有呼吸困難的感覺啊。

五、宮廷御用雅賞

這部份展出宮廷裡的器物。比較有趣的幾件都上過新聞,像是「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銀鍍金壽字火碗」(小火鍋)、「綠鯊魚皮鞘骨箸解食刀」(環保餐具組)。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官網找不到照片的樂器。

「乾隆款朱漆描金雲龍紋排簫」現場沒解說,樂器本身16音,上書音律名稱;網路資料是這樣說的:「紅漆描金雲龍紋排簫 ,清康熙,通高33.7cm,寬35.8cm,厚3.3cm。 管內徑0.9cm,外徑1.3cm。 清宮舊藏。排簫竹質,16管,管面各書描金律名,16管之律名按其陽律、陰呂分別排開。 自左而右分別書倍夷則、倍無射、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兩倍律、六正律皆屬陽律。 自右而左分別書倍南呂、倍應鐘、大呂、夾鍾、仲呂、林鍾、南呂、應鐘,兩倍呂、六正呂皆屬陰呂。 16管之管徑一致,但管長卻各不相同,倍夷最長,應鐘最短。 其排列規律為兩外側者最長,向中間長度依次遞減。 每管之上端斜削一吹口,各管依長度不同而單獨發音。 16管鑲插於形如茶几的木製套架之上。 排簫通體髹朱漆,木套架兩面以描金雲龍紋裝飾,“康熙御製”描金四字款位於16款律名襲正中,套架下部正中嵌圓環,垂五彩流蘇。」我一直都很喜歡排蕭,這件文物也的確是非常漂亮的樂器。雖然沒去查音律該怎麼對應到今日的音階,但看到上面書寫音律名稱覺得實在有趣。

「雙龍紐攫珠龍「無射」編鐘」。我從高中知道有編鐘和編罄這樣的樂器以來,就一直在幻想如果家裡可以擺一套有多好(真的是幻想)。而「金漆彩繪瑟」也是很漂亮的樂器,25絃。看到「瑟」就會忍不住想到高中時很愛李商隱的「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


「郎世寧設色竹蔭西靈圖軸」。「此畫設色。翠竹二株,瓜藤縈纏,瓜裂欲滴。西靈凝視前方花草數株,呈淺灰色。右下宋體楷書:臣郎士寧恭繪。右上角“怡親王寶”朱文方印。」有趣的地方在於這是西方來的狗,而且郎世寧的這幅畫還是用西方技法,強調明暗陰影立體感;越到後期他的畫越來越平面,因為中國的皇帝不喜歡人臉上有陰影,認為這不吉祥。導覽員說清朝皇帝讓傳教士忙著為帝王服務沒空去傳教,是他們打壓宗教自由的手段;郎世寧很怕雍正,簽名也簽超級小(在畫的右下角,真的很小)。旁邊另有一幅郎世寧的松鶴圖,丹頂鶴的羽毛紋理栩栩如生。


「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此件為清中期製造,銅胎鎏金。正方形。蓋為折疊,蓋上有兩個圓形鏤空壽字紋,整個器物在施藍色地子上繪有白、紅、藍、綠、黃色纏枝蓮花卉。器身雙鎏金黃色弦紋,餘地飾白、藍、綠、黃色花紋,兩側在雙弦紋種均設有鎏金半圓雲紋活環雙耳。這件冰箱是皇帝貯藏食物之用,是御用之用。」掐絲琺瑯的製作非常費工,要用金屬線做圖案,焊接,填琺瑯釉料,低溫燒製;因為不同色琺瑯釉料的熱縮比不同,燒出來會有空隙,必須反覆填釉料燒製。

最後記一下「章補」,雖然我沒去看章補特展。文官用的是禽鳥:仙鶴、錦雞、孔雀、鴛鴦、白鷴、鷺鷥、鸂鷘、鵪鶉、藍雀;武官用的是猛獸:麒麟、獅、豹、虎、熊、彪、犀牛(七、八品皆用犀牛)、海馬。會場的武官章補圖案可愛到讓人很難想像這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武官身上的圖案啊。

整個展覽我看了超過四個小時,其中一個半小時跟團體導覽,聽完以後又自己重看一遍;因為預算有限就沒再租個人語音導覽(100元)了。如果喜歡歷史文物的,這次展覽真的很值得一看。強力推薦!
 
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 METAMUSE ] : Code Name BlackCat 2.0.0